记者 李鑫星 通讯员 陈群力 今年以来,区人民法院多措并举,全面深化“四联四跑”服务年活动,推动“三服务”活动走深走实,增强企业、群众、基层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奉法讲堂”开讲了! 近日,区人民法院以“奉法讲堂”的形式,成立由全院优秀法官组成普法宣讲团体,制作精品宣讲课程,面向企业、基层、学校进行法治宣传。连日来,“奉法讲堂”深入基层、企业、学校等,围绕企业、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疑答惑,受到了一致好评。 11月19日下午,区人民法院法官在锦屏街道居敬社区为40多名社区居民,上了一堂关于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课,。11月21日上午,江口成人学校人头攒动,来自江口街道的各行政村书记、主任、监委主任计百余人,聆听了江口法庭庭长王佩岚的“让法治的阳光惠及到每一寸土地——农村常见法律纠纷与处理”法治课。王佩岚从起诉状如何填写等基础问题入手,向在座人士普及了涉农村土地、农房买卖问题、婚姻家事难点问题、民间借贷等等多种当下的热点问题。11月22日上午,宣讲团来到方桥街道,为当地干部群众上法治课。 据了解,区人民法院近年来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和手段,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法治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为更好地增强市民的法治意识,深化“三服务”活动,今年,区人民法院通过“奉法讲堂”这一全新形式,推动普法宣传不断深化。宣讲团目前分成三个小组,由9名以上法院的业务骨干组成,今年年底前将到各镇(街道)巡回宣传。今后,该宣讲形式将成为法院常态化、日常化的一项工作,体现司法温情法院担当。 扎实开展“三服务”活动 今年以来,区人民法院从基层法庭入手,结合其所在辖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出法律服务,扎实开展“三服务”活动。 “跨域立案”让莼湖渔民少跑腿。对于奉化渔民来说,遇上海事纠纷要往返宁波海事法院办理“官司”是最烦心的事,平日里要忙于海上作业难以分身,很多渔民为此感到“头疼”。今年以来,莼湖法庭围绕三服务活动要求,在“跑基层、跑群众”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当地综治条线也希望法庭在此类案件的处理中发挥更多作用。对此,莼湖法庭主动对接宁波海事法院,对上述案件进行“跨域立案”,即当事人向海事法院起诉、涉海事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申请,无需再前往宁波海事法院,可就近在莼湖法庭办理,将立案材料递交到莼湖法庭立案室后,由法庭跨域立案,文书传递给海事法院,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江口法庭全力打造“护企惠民”法庭。辖区内工业园区多,中小企业聚集,江口法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立足问题源头、就地化解矛盾的理念,妥善处理涉企纠纷案件,保障工人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社会调解+司法确认,及时保障工人合法权益。坚持“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理念,发挥调解及诉讼的各自优势,采用社会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提高办理效率,减少当事人诉累,及时保障工人们的合法权益。从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出发,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能调就调、当判则判”的原则,把调解贯穿到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在立案、送达、审理各环节,开展细致耐心调解,切实解决作为当事人企业的难处;四不原则+依法保全,全力护航辖区经济稳定。在处理涉企债务案件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保障原告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法审慎采取保全措施,不中断企业的指挥系统,不中断企业的资金往来,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扩大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 溪口法庭多举措化解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今年,溪口法庭受理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原告王某某年龄较长,在被告某房产公司处购买了一处房产。后因原告的亲属罹患重疾无钱治疗,需向被告某房产公司申请退房,用购房款治疗重疾。但起诉前,原告曾与被告协商半年,被告某房产公司仅口头同意原告退房,但迟迟未办理退房手续,原告遂向本院起诉。溪口法庭在审理过程中,紧密结合“三服务”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快妥善化解原被告之间的矛盾纠纷,促使原告尽快拿到“救命钱”。在审理本案中,承办法官采用多举措在较短的时间内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减轻双方当事人的诉累。事后,原告向溪口法庭赠送了一面锦旗以表感激之情。下一步,溪口法庭将优化“三服务”活动,不忘司法为民初心,牢记公正司法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让群众有更多看得见、感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