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柳家欢 通讯员 应伟健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范围打响。为深入推进专项斗争,将涉黑涉恶案件打深打透,区公安分局成立由副区长、局长马亚伟为组长的扫黑除恶指挥部,组建多个扫黑除恶专案组,百余名民警参与到各个专案组中。截至目前,区公安分局已成功打掉涉黑涉恶团伙30多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名。近日,记者对这支“扫黑尖兵”作了专访,回顾各个专案组几年来的那些人与事。 徐震海,现任区公安分局溪口派出所副所长。这位“老队长”多年来参与多个专案组,从专案骨干到专案组长,至今未曾离开。办案初期,群众对专项斗争的信任度不高,不愿提供线索,导致取证困难。在徐震海的印象中,有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因误入黑恶势力精心设计的“赌局”,导致企业破产,被害人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避风头”。专案组民警为调查该案件,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可被害人始终不愿配合。“上门谈话谈了3次,也叫来谈过几次。期间我们一直向被害人表明办案的态度与决心,最终被害人卸下防备开始配合调查。”徐震海回忆道。 为查清涉黑涉恶团伙所有违法犯罪事实,专案组民警坚持在办理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对分局扫黑除恶中队长邬静波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办案期间发现这样一条线索:多年前,专案中的首犯曾在周边某县参与一起房地产纠纷,涉嫌聚众斗殴。发现线索后,邬静波第一时间就和同事踏上取证之路。然而,该地许多居民表示时间太长不记得了,也有人心存防备不愿透露,团伙成员更是订立攻守同盟,闭口不谈此事。“碰壁”返回后,邬静波对该地1000多个卡口和多年进出的车辆进行反复调查,一个月后最终找到了有效线索,成功查实案件。 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和审讯也让徐震海印象深刻。许多犯罪前科人员反侦察意识很强,一察觉异样,就开始“潜水”或隐藏,甚至逃往外地玩起“失踪”,给抓捕工作带来难度。此外,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审讯也是一大难点。一些顽固分子非但不予配合,还恐吓要挟。为突破案犯口供,民警无惧黑恶、耐心开导,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在一起重大专案中,光对两名主犯的谈话就达180余次…… 早上7时就在审讯室门口等,每晚9时开研商例会,次日凌晨一两点下班,这是专案组的工作常态。在这期间,他们以单位为家,工作和生活的取舍却成了“两难”。如专案办理期间,民警刘亚辉母亲患病住院,手术当天,正在办案的他却一时走不开,直至晚上下班后才驱车赶回建德,安抚母亲睡下后次日一早又赶回奉化继续工作。民警邬静波的女儿生病住院,正在办案的他也无暇顾及,直至医院发出病危通知书他才匆匆赶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区公安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竺永芳作为各个扫黑除恶工作专案组的负责人,见证了每一位民警的成长、蜕变。“并非每一位民警都适合专案组。”竺永芳“择人”要求很高,首先要能做到严格保密。在分局有这样一条规矩:任何民警不得相互打听专案案情,即便是专案组的民警也不得相互打听。其次是身体素质要好。办理专案常是“日夜无休”的工作模式,对民警能否吃苦耐劳是很大的考验。庆幸的是,面对这样的工作强度,没有一位民警退缩过,也未听到一句怨言,反而有更多的年轻骨干主动请命,想要加入专案组历练证明自己。 近年来,区公安分局探索“专案专办”模式,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案组,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行业和领域,迅速亮剑、重拳出击,形成对黑恶势力犯罪的压倒性打击态势。目前,全区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较大提升。“一些历史遗留的、复杂的重大案件的破获,对黑恶势力形成了一定的威慑,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公安民警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今后,区公安分局将继续利用好这支‘攻坚利刃’,不畏艰难、公正执法,凸显责任担当,用初心、汗水浇灌出正义。”竺永芳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