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辰光,而中午的十一点光景,差不多也算是一天中最热的时辰了。热中加热的这个点,若去咖啡馆散散热,听起来主意不错。 乘观光电梯,上至四楼,即是复咖咖啡馆(FUKA COFFEE)。沁人心脾的凉往每个毛孔里钻,进门是一排照片墙,挂着历任复旦大学校长的简介,从1905年的马相伯到2014年的许宁生,18位校长星光闪耀。 大堂宽敞明亮,这么大面积的咖啡馆真是少见。楼下靠窗的位置,不错。楼上中间的位置,不错。拐角吊灯下的位置,不错。对了,楼上过道有个位置能看全景,也很不错。 就那个能看见窗外风景的位置吧。 坐下后,细细打量起来。咖啡桌实木,本色,故意有点小脏,更显原味吧。沙发椅单人座的座垫软得刚刚好,扶手也是实木,每个位子配一盏落地的白色大台灯,灯杆上有二维码,供点单,并贴心地嵌了两个电插头,有两孔和三孔。泡吧的你终于不必再为手机电荒而绞尽脑汁了。 点一杯咖啡一份披萨,等待食物的间隙,各处游览,沉浸在咖啡馆的温度和气氛中。 在这里,有人在谈事,有人在闲聊,有人在玩手机,有人在进餐,居然还有人在复习功课。复习功课的是一位男生,胖胖的,二十来岁,大概即将考编,口里念念有词,祝你好运喽。 二楼会议室分布着复旦厅、哈佛厅、剑桥厅、牛津厅。一楼会议室分布着耶鲁厅、北大厅、清华厅。一圈浏览下来,书卷味无处不在。装修风格混搭,有巴洛克宫廷风,有阿拉伯异域风,有中式风,还有说不上来的风格。这么多风格搭在一起,居然没有违和感,也是少见的。 我喜欢咖啡馆,带一本书,一坐就是半天,现在呢,手机就是书,平时随手看到好看的小说和散文收藏下来,想看就看。 咖啡馆是文艺青年爱来的地方,他们熟知上个世纪初的巴黎有很多著名的咖啡馆。在国外,咖啡馆也是作家爱来的地方,是可以写作的地方。比如花神咖啡馆,这是法国知识分子经常去的地方。在双叟咖啡馆,雷蒙·阿隆曾用一杯鸡尾酒,帮助萨特和波伏娃发明了存在主义;奥威尔曾计划和加缪在这里用餐,见到了乔伊斯。蒙帕纳斯大街的圆亭咖啡馆、穹顶咖啡馆或者多摩咖啡馆,是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爱来的地方。 卡夫卡关于咖啡馆的起源有段经典的描述:咖啡馆能让人们在来往时不需事先得到邀请,只是随意看着对方,谈谈话,不需要发展成什么特别亲近的关系。每个人来来去去,不需要义务,不需要伪装,能真的感觉到受欢迎。 现代社会,每个人仿佛都是一座孤岛,内心漂浮不定的时候,咖啡馆是虚度时光的最好选择。 咖啡上来了,披萨上来了,又加了一份牛排,吃饱了才有力气好好享受生活。不要去沾染不适合自己的圈子。让自己生气的东西永远别搭理。沉住气,不要去巴结谁。还有,生有涯而学无涯。对,学无涯。即使已到知天命之年,也还要努力学习。 一个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说到学习,就会想到大学。说到大学,就会想到复旦大学。复咖咖啡坐落于复旦科技园,以复旦大学为载体,进门的墙上挂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训,对面墙上挂着校歌“复旦复旦旦复旦”,真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咖啡馆。 一个好的咖啡馆应该是敞亮的,是温馨的。服务生应该贴心的,但又不会过分殷勤。咖啡应该是有价格的,但坐在这里,时间和环境无须付钱。服务生应该不断续上免费的水,最好不要让人有所察觉…… 想来,这就是咖啡馆最完美的存在方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