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毛超峥 通讯员 汪辰卉)“汪阿姨,这是昨天卖了羊尾笋的100元钱,你拿好。”12月25日上午,尚田街道印家坑村村民汪炳素收到了暖心超市社工王旭娟送来的货款。 3个月前,在区计生协会和锋之社爱心服务协会主导下,暖心超市在区民政局同创中心一楼开业。约120平方米的店铺内,摆放着几个木质货架,陈列的均是由计生特殊家庭提供的农副产品。 暖心超市作为一个公益项目,每天有专职社工负责日常运营,与暖心超市同步开张的还有它的线上店铺,社工团队通过包销的形式,为计生特殊家庭改变农副产品没销路的困境。 暖心超市的设想,源于区计生协会推出的计生特殊家庭关爱项目——青鸟探巢。2017年7月,锋之社爱心服务协会作为承接方实施青鸟探巢项目,为全区农村困难计生特殊家庭送上健康关爱、生活帮扶。志愿者在走访时发现,这些结对计生特殊家庭成员除了面临健康问题外,有些还处于半失业或半失能状态,不少家庭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下。 为了帮助这些家庭增收,一开始协会通过“内部消化”和朋友圈推荐的形式帮忙叫卖农产品。但随着结对家庭的增多,农副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于是暖心超市应运而生。目前。暖心超市上架的商品共23种,有芋艿头、冬笋、番薯粉和新鲜禽蛋等。 汪炳素是暖心超市的“供货商”之一,家里有10余亩竹林,她在暖心超市售卖的是各类笋制品。去年和今年,暖心超市帮她家增收约2.5万元。而此前,夫妻俩仅靠汪炳素在工厂打工,年总收入不到2万元。除了帮着找销路,笋季到来,志愿者还帮她家上山挖笋。 据悉,暖心超市开业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销售的形式,已帮助计生特殊家庭销售农副产品价值7万余元。“新的一年里,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将结对的困难计生特殊家庭年收入提高到3万元以上。”锋之社爱心服务协会副秘书长沈斌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