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溪口冯先生曾接到过电话,询问是否需要贷款,冯先生一口拒绝了。但当对方要求加微信时,冯先生出于礼貌答应了。8月4日,冯先生急需三万元,想到了之前添加的好友,于是询问了是否可以贷款?对方回答申请的额度不一定会过,但是如果交1500元服务费,就可以包过。冯先生没多想就把1500元打到了对方账户上。打完之后,根据对方提示,登入指定网址,并下载了申请贷款的APP。但是他却发现进入页面需要密码,对方提示需要密码申请费1500元,冯先生就把钱转了过去。收到密码后,资料填完却显示申请异常,这次对方的理由是冯先生把银行卡账号填错了,需要交9000元风险金,这时冯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连忙报警。 贷款诈骗的常见“套路”: 1.交完费,不放款。网上很多“无抵押、无担保,正规公司、极速放款”广告,上面都留有联系方式。当开始网络办理贷款时,甚至可以收到对方发来的现金支票和银行交易流水,看起来一切都很正规。但对方会忽悠你缴纳保证金,否则不放款,一旦你把钱打过去,就会把你拉黑。 2.验流水,被盗刷。这种贷款诈骗主要是盗刷银行卡团伙跨界作案,他们会让你登录一个看起来正规的网站,先搜集你的个人信息,随后以验资为由让你把钱打到自己账户,然后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号及短信验证码。很多人认为把钱打到自己账户比较安全,殊不知,他们索要你的银行卡账号和短信验证码后,就可以通过盗刷或者网上购物将验资款占为己有。 3.被套现,还交钱。骗子冒充银行职员在银行附近摆摊,声称有内部渠道可快速放款,实际上拿你的身份证件去申办信用卡。信用卡申请成功后,他们会用你的手机激活信用卡,然后用POS机刷完信用额度,扣除高额手续费。 4.被利用,成同伙。骗子利用一些人征信低、无法贷款又急用钱的心理,声称无论黑白户都可以放款,其实是利用个人身份信息去注册各种金融APP、公司,再为其他不法分子提供洗钱工具。 5.用征信,来诈骗。骗子号称银行里有熟人,或以花钱消除征信污点为由进行诈骗。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没有人或者机构可以洗白个人征信。 6.车贷,也有阴谋。骗子先通过收取高额手续费、违约金赚几万元,随后让你签订一份“质押合同”。质押合同不同于抵押合同,一旦有违约行为,贷款公司就可以合法将你拿来抵押的汽车据为己有。而在实际操作中,贷款公司总会制造各种理由让你违约。 7.套路贷,毁一生。骗子通过制造银行流水、签订合同来固定合法证据,然后故意制造违约,让你还不上款,再拿着之前签订的合同征收高额罚息,往往几个月就会欠款上百万。在你背上高额贷款后,再顺便侵吞你的房产、车辆等一切财产。 8.低息变超高利。很多无抵押贷款骗局打着“日息低至××”的幌子,将借款人骗过来,最后以高息放款。当你碰到声称利息比银行还要低的金融机构,切记勿信。 警方提醒:贷款并不需要交保证金、做银行流水账,一旦遇上了,一定是假的;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动态验证码提供给陌生人。一旦出现索要验证码或是以任何理由要求转账的行为都可以直接将其“拉黑”;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申请贷款,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提供个人信息。 如需贷款请一定到正规银行或知名网贷公司,按正规程序贷款。且不可听信各类贷款中介忽悠,陷入以上种种贷款诈骗套路。一旦确认自己被诈骗或陷入套路贷,一定要及时报警。 您的银行卡涉嫌“洗黑钱”! 真实案例:5月16日中午,宁某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称是宁波市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询问宁某是否办理过一号码为XXX的中国电信手机号,并称该手机号在外省发送骚扰信息。还称宁某的身份证还被用来办理了一张银行卡,该银行卡涉嫌洗黑钱。对方给了宁某一个电话号码,称是外省某市通信管理局电话号码,要求其联系对方了解详情。宁某拨打该号码后,对方要求宁某加其QQ详谈,并在QQ上出示了自己的警察证照片,并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展示了其身着警服的样子。在一系列操作下,宁某相信了对方确是“政府工作人员”。然后对方以办案需要为由,严禁宁某联系家人,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并要求宁某携带银行卡到附近的银行网点等待下一步指示。 宁某到达银行网点后,对方要求他到“360借条”APP和支付宝花呗上借钱打入银行卡内。此时宁某有所怀疑,对方便通过QQ发送了所谓的“冻结管制令”“执行令”等“文书”,要求宁某按要求操作,否则将按程序对宁某采取强制措施。于是宁某便按对方要求进行了相关操作,从支付宝花呗上借了3000元钱打入自己的银行卡内。对方以需要验证宁某资金安全为由,要求宁某将银行卡内的全部现金取出,并打入指定账户内,于是宁某便将银行卡内的19700元现金全部取出后打入了指定账户内,之后无论宁某如何联系对方,对方都无回应,此时宁某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涉嫌非法洗钱”电信诈骗的惯用套路: 1.冒充通信部门工作人员。如,“你好,我是XX电信公司工作人员,你的电话已经欠费XXXX元,请你尽快补清所欠话费,详情请咨询XXXXXXX。” 2.冒充司法人员。如,“你好,我是XX法院工作人员,这里有一张你的传票,你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嫌疑人使用你的身份信息在进行作案,请你配合我们的调查,先要对你的账户进行冻结,请你将名下账户的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3.冒充公安机关。如,“你好,我是XX公安派出所所长,你的儿子因涉嫌犯罪已被我们抓了,现需要你们缴纳保证金才能释放。” 4.冒充熟人。如,“XXX,你好啊,猜猜我是谁啊,你还记得我吗?我是你的老朋友XXX,我现在因为赌博被派出所抓了,需要用点钱摆平这个事,请你给我汇点钱。” 5.冒充领导。如,“你好,我是XX局领导,我现在在外地出差,我孩子出车祸了,现在急需用钱,请你给我汇一万元到XXXXXX账户。” 警方提醒:确认真伪及对方身份真实性;确认身份要多问几个私密问题;不要主动猜测对方是谁;不要盲目答应对方要求;到相关部门具体办公地点咨询;通信部门、司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要求群众转账。 冒充孩子报读“培训班”,警惕! 真实案例:5月9日16时,裘女士收到了来自“女儿”发来的QQ好友添加信息,裘女士立即添加为好友。“女儿”说要参加一个清华培训班,费用比较高,名额较少,培训后一个月能返一半的费用,又让母亲添加了“黄主任”的QQ号。望女成凤的裘女士与“黄主任”沟通后便转了19800元过去,结果“女儿”却说19800元报的培训名额已经没有了,现在只能报“一对一”的名额,但是需要另外加钱。此时,犹豫不定的裘女士在对方的再三劝说下,又将一万元钱转账给“黄主任”。半晌过后,裘女士联系对方要求退款时,对方已无任何回应。直到裘女士想到联系女儿学校的老师,才发现自己被骗。 骗局特点: 1.犯罪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学生个人及家庭信息,冒充受害人子女的QQ号发消息。 2.犯罪分子利用家长爱子心切,凡是涉及学习的大部分家长都是无条件支持孩子。 3.犯罪分子利用学校的老师、教导主任的名义与家长联系,进一步打消家长的疑虑,以参加培训班、讲座等名义骗取家长钱财。 警方提醒:1.无论对方通过何种方式联系,一定要想办法直接跟孩子通电话,遇到QQ、微信、短信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上要求转账汇款等,务必与亲友常用电话联系确认,或找认识的授课老师电话确认,防止上当受骗。2.正规的辅导培训机构一般会提供一个官方缴费的途径报名,并且会开具发票、收据,不会通过个人账户收款,家长在缴费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注意甄别。3.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防范QQ被盗。不要接收或打开陌生人传送的文件,不要浏览不良网站,防止电脑中毒导致自己QQ被盗。4.一旦发现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打110报警,保留好相关聊天记录、缴费转账记录,配合警方、银行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 “兼职”的真面目 真实案例:程先生是江口街道某公司职员,8月9日上午,无意间看见手机上有一个“兼职啦”APP,就想着在APP上找点兼职赚点零花钱。注册好之后,客服让程先生添加了一个QQ群,群里的管理员让他加了另外一个只有三个人的群,对方开始给程先生派发任务。首先,让程先生在京东的某店里下一笔订单,但是不要提交,把订单截图发到群里后,又给了程先生一个微信支付二维码,让他通过二维码把订单的100元付了。程先生照做后不久,程先生的银行卡就收到了105元钱,5元是佣金。程先生心想,这么轻松的兼职还真不错。接着,对方又派给程先生三单刷单任务,三单做完就会连本带佣金一起返还。程先生之后又重复做了好几单,每次都把钱转给了对方。做完任务后,程先生回过神来查看自己的佣金时,对方说网络超时导致任务失效,还让程先生继续重做第三单任务。这时候程先生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于是报警。 常见的虚假兼职广告: 1.刷单:骗子会让“你”网上购物刷单,垫付款项购买商品,及时给予返利(例如8元一单的返利),获得信任。然后便提出要求大额度刷单,此时“你”一旦答允,汇出钱款后,骗子便会立马消失。 2.高薪招聘:多以“招聘打字员”为名。骗子会告诉“你”:只要在家里帮助打字录入,便能获取不菲收入。一旦“你”想要得到这份工作,骗子便会以“保证金”“服务费”等种种理由索取钱款。 3.注册赚钱软件:注册各种软件,各种广告让你点击,号称结算大量佣金。给你一个可疑的链接,让你为之贡献点击率和人气。或者给你很多广告点击,但是最后到结算佣金的时候,不是任务不够,就是玩消失。 4.招聘暑期工名义——押金、保证金、建档费、诚信金、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总之,就是要你先交钱。 5.招聘中验证个人信息:要你提供银行卡,忽悠你输入密码趁机劫走里面的余额。 6.招聘发帖宣传员、网络推广员:让你手机注册输入验证码,暗中定制高价信息服务。骗你各种注册会员,发完帖子不给结账就玩消失了。 警方提醒:兼职诈骗手段万万千,捂紧钱包不沾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