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贤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推进之年,更是松岙‘三年大变样’的冲刺之年。”日前,松岙镇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绿色生态和蓝色海湾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品质提升、生态文明治理、社会事务改善等工作重点,跑出松岙“加速度”,争出松岙“高质量”,较好地完成了镇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新成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致力产业结构优化 增强发展动力 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基础设施补短板、重大项目抓攻坚,全面体现松岙速度。编制实施全镇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计划,打赢重大平台突破攻坚战。组建工作指挥部,整合资源优势,形成工作合力,重点推进恒大浙江船厂区块、小狮子口区块、拜佛山区块、农村住房改造项目等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对照今年年初制定的27项重点工程项目,除1个项目因客观原因暂停外,10个已完成,剩余16个项目在明年底前可完成。其中恒大浙江船厂区块项目经多轮协商,投资框架协议已由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处于区块控规报批阶段,预计明年年初可开工建设;小狮子口区块恒大滨海健康旅游小镇项目政策处理正有力推进,目前一期地块正施工建设,今年已预售商品房超过5000套,二期已完成供地500亩,目前正在进行地基处理;恒大美丽乡村项目已基本完成前期规划设计,拜佛山地块征地基本完成;波导峰景湾长龙海岸项目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建设。 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传统产业转型势头强劲,工业经济指标考核稳中有进。全年新增两家“小升规”企业,超额完成升规任务,总数达到12家,圆满完成“三年规上企业数量翻一翻”的目标。海丰纸业公司通过区“强龙工程”企业复评,松科磁材公司入选区“强龙工程”企业。开展“四联四跑”“服务企业”专项工作。产业改造提升成果显著,宝龙建筑、百捷建材、斯维豪家居用品等项目相继投产,松岙农商大厦主体工程全面竣工。 围绕绿色都市农业发展,制订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松岙镇农业项目扶持政策》,通过惠农政策精准补助优质柑橘产业,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依托“红色之旅”及恒大项目,实施柑橘三产融合工程,开发柑橘采摘旅游项目,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落实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经营主体,开发包装本地优势农产品,引进农业电商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依托农合联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高产高效农业及运销、贮藏、信息、技术、农机等配套服务,在柑橘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采取“基地+农户+企业”的产销模式,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组织“浙东滨海红色之旅”定向活动,邀请全市各界人士组队参加,以定向活动为载体,革命事迹为主线,传承松岙红色基因,推出“初心之旅”红色主题党建路线,多次承办宁波市内各企事业单位党建活动,全年红色旅游接客量达到2.7万人,成功打造浙东红色旅游品牌。梅花公园、风车岭公路驿站竣工使用,并聘请专业团队管理运营,开展旅游推介活动,集聚旅游人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松岙旅游集散中心(公交总站)投入使用,智慧旅游无线网络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全镇无线网络覆盖率显著提升。 致力城乡品质提升 夯实建设成果 投资1345万元,推进农居小区雨污分流设施改造、学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松溪图书馆建设、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城镇智能化项目管理系统建设等8个民生实事工程项目。截至目前,4个项目已完工,其余4个项目正在实施中。完成镇域总体规划修编;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年累计改造铺设污水管网10.7千米,全面完成镇区企事业单位自来水接户及镇区6个标段“破挖补”和接户;完成所有行政村自来水城乡同网接入。 “无违建镇”巩固工作成果显著,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8处,共计2800平方米;旧厂区改造38000平方米,顺利完成全年任务考核。 持续推行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保障资金基本实现镇、村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共配备39名保洁员实行路面动态保洁,出台《2019年松岙镇环境卫生考核办法》,完善环卫长效管理机制。结合垃圾分类市级示范镇创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入资金250万元,对镇域内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垃圾处理站进行改造提升,积极投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营造社会垃圾分类氛围,垃圾分类工作在各行政村全面推开。 农房改造工作按计划节点扎实推进,西岙、五百岙、淡溪等3村全面实施农民旧房改造,累计拆除旧房16.2亩,完成征地32亩,56套新建房屋已先后开工建设。村庄景区化创建顺利进行,海沿村作为松岙镇“初心之旅”的重要节点,通过3A级景区化村庄创建,村庄环境得到美化,红色文化得到弘扬,成为我区闻名遐迩的红色旅游村。农村集体经济“消薄”成效显著,淡溪村、街一村通过推广安装光伏设备,装机总量达到260千瓦,预计可创造年收益22万元,全面完成今年农村集体经济“消薄”任务。 致力生态文明治理 优化城乡生态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机制,严守生态红线。加强源头管控,深化畜禽养殖整治、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营等源头防控工作,巩固提升“治污治水”“五水共治”专项整治行动成果。继续实施“河长制”及河道保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河道日常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河网水体环境。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全年共创建宁波市级以上森林村庄5个,建成休闲绿地12处,总面积达到3000亩。 深化“一打三整治”行动,从严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落实象山港伏休,自备船安全检验,加大幼鱼资源保护宣传力度,清理地笼网700顶。建立“滩长制”,加强巡查力度,切实保护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环境持续向好。 致力社会事务改善 筑牢民生根基 镇便民服务中心、困难互助中心、困难群体救助网上服务管理平台等机构和平台运行良好,实现社会救助“一口子”受理,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69万元。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爱心助希望”等慈善活动,慰问、救助困难群体480户,发放慰问救助资金31.2万元。 组织参与包括元宵节龙鼓展示大会、工间操比赛、合唱比赛、镇(街道)足球赛等10余项比赛,尤其在镇(街道)足球赛和工间操比赛中分别获得冠军和一等奖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镇干部群众的优良风貌。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更新,全年配套投入80余万元对镇区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去年新建文化礼堂两座,成为全区首个实现村文化礼堂全覆盖的镇(街道)。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铸安”系列专项执法检查。探索推进警务与网格的深度统筹融合,落实推进“警网互融”工程,深化派出所与指挥室的互通互联,吸收协辅警做网格长。平安松岙创建有力,完成全镇12个村道德庭建设。深化多部门合作,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协调,圆满完成景祐庙会、恒大开盘、嘉年华、假期旅游等活动的安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