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露 奉化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创办于1982年,地处风景秀丽的奉化江畔,占地面积130余亩。学校现有69个班级,学生2450人,共设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会计电算化、航空服务、普职融通班等14个专业。 最近,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申报的“省校企合作共同体”“省优秀毕业生”2个浙江省中职“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和“市中职名校”等9个宁波市中职“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均已成功立项。 专业集群展特色 多年来,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依据奉化区域产业升级调整,实行专业集群化、精细化、动态化发展,实现与奉化经济产业结构的高度吻合、协调发展;在专业内涵建设上重点做好“校企协同、课程改革、学赛训一体化、问题导向”等几方面工作。 目前,学校专业分为电子信息、汽车维修、服装财会、幼教艺术等四大主体专业,学校每年平均招生数为820余人。其中,机电一体化、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展示与礼仪均是浙江省级骨干专业。2019年高考,电子电工专业本科上线10人,主体专业学生近三年屡获国家、省、市技能大赛金奖。 按校本课程标准要求,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校本选修课教材。如音乐组编写了《乐理·视唱》;服装专业组编写了《丝带绣》《中国古代服饰史介绍与欣赏》《剪纸》;计算机组编写了《图形图像处理入门与提高》《人文摄影教学讲座》;英语组编写了《校园情景英语》等10余本校本教材,并对于其他未形成教材的选修课教学材料进行统一规范,汇编成册。 下一步,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将继续以“产教融合、聚焦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的原则不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夯实机电一体化、汽修运用与维修两大奉化区级重点建设专业;进一步做精做强服装设计与工艺和学前教育两大传统优势专业;进一步巩固优化会计电算化、工艺美术、医疗器械维修与汽车营销等新兴专业;进一步尝试平面设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汽修专业的中德诺浩合作班和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红帮德育”培新人 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是每所学校在思考和践行的重大教育命题。 2019年11月8日,优秀校友章董凌回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给服装专业的全体学生做了主题为“做有温度的衣服,成为有温度的人”的励志演讲。章董凌是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服装专业2003届的优秀毕业生,他自主创业的男装定制服装公司至今在宁波已有5家门店,旗下拥有“萨维尔 SAVILE”和“恰特迪伦 Chapter Dylan”两个品牌,公司年产值达千万元。公司和章董凌本人先后获得宁波婚庆行业理事单位、宁波婚礼人最具人气奖等称号。 近年来,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红帮德育”育人模式实践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环境、课程、活动、服务四大平台建设,实现学生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体系构建方面,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进一步厘清、掌握和理解“红帮精神”的精髓和核心理念,针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创新创业”等特点;在营造环境方面,学校与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了“红帮文化”素养体验中心“红帮学馆”,建成了集“文化展示、学术研讨、规划谋思、放松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阵地;在构建课程方面,学校抓好课堂教育这一主体阵地,开设了“同走初心路,共育追梦人”新时代特色思想课程、“学红帮精神,做红帮传人”本地化特色选修课程、“职来照住,匠心独具”体验式特色实践课程;在开展活动方面,学校以“红帮”文化、“红帮”技能大赛、“红帮”研学等丰富多形的活动为载体,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 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还积极实施中西部对口教育帮扶工作,举办“奉化中职班”,3年时间精心培养150名延边州安图县建档立卡学生,重立德,强帮技,育新才。 产教融合育英才 为更好地适应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企业车间进课堂是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校内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建设的重要途径。 早在2016年,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便与奉化大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奉化轿辰康发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奉化锦屏宝捷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集中进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2017年,学校与各相关企业举办了了校企合作论坛,使专业与企业的联系更紧密。目前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了教学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及校中企,进行产、学、研的研究。 在与浙江爱伊美服装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下,服装专业实现了校企联办的第一个优秀校内智能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爱伊美工坊”。工坊合理整合了学校服装专业浙江省示范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利用现有的智能化吊挂流水线设备、智能裁床、全自动开袋机、挖袋机、锁眼机、套结机等全套设备构建了爱伊美裙裤车间流水线,将企业的裙裤订单拿到学校生产,真正实现了教学即生产。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改进,车间化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赞同,企业的肯定,同时还形成了以下多重特点:一是车间课堂化,既有生产车间真实环境,又有传授教学内容的技能学习环境;二是教师师傅化,在课堂是教师,在车间是师傅,提供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途径;三是学生员工化,学生既是课堂的学习者,又是企业车间的生产员工;四是理论实践化,可以实现现代职业技能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五是作品产品化,在生产车间学生的作品亦是企业的产品。 校企双导强师资 目前,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有专任教师195人,其中,浙江省技术能手1名,宁波专业首席教师1名,宁波骨干校长1名,宁波优秀双师型教师2名,区级名师2名,区级学科骨干7名,宁波市级骨干班主任1名,奉化区级骨干班主任3名。 全校195位专任教师,按教龄+职称方式综合考虑,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段、中段、高段。初段教师以入职培训为主,初步掌握学科(专业)体系、课程标准(实施性教学计划),逐步承担起各项竞赛、学生辅导的业务工作;中段教师则以深入理解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熟练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成为各学科(专业)各类业务型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段教师在学科(专业)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地位或荣誉称号,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引导年青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校内有一定经验或威望的“老教师”或区级以上名优级骨干教师、学科(专业)带头人。 “三段递进”师训模式以“校本培训平台”“教科研平台”“业务竞赛平台”“校企合作平台”的“四工程四平台”为载体,有效畅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通道,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的梯队发展。 为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还将建设6个名师工作坊和大师工作室。以6位名优骨干教师或行业企业技能大师为领衔人,配备学科相近、不同层次的若干名中青年后备骨干教师,组成共同学术团队,以此来带动学校良好的教学研究与团队实践氛围的形成。 同时,为满足学生学习的多元需求,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深化提质工作。根据合作企业类型和规模的差异,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实行“校企共同体”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导育人,全面提升学校整体育人质量。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李露 世人对职业教育或许还停留在原先的老印象:“这是不会读书的人才去的学校。”殊不知,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比之以往任何时代,我们都更迫切地渴求大批量工匠型高素质人才。 因此,职业教育也转变了教育模式,走向内涵式的发展与提升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并将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除了在各个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注入工匠精神教育,在实践教学中有目的、有规划地设计有关工匠精神的体验和培养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专业理论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成就感,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还培养了一支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双结构型”师资队伍。教师定期深入到企业一线采集前沿技术、管理创新、发展趋势等信息,感知和熟悉最核心最本质的工匠精神,广泛搜集最生动最鲜活的反映工匠精神的真实案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而助益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或许,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学子是一条无比漫长的道路,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始终相信,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工匠精神才是学生们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 数据恢复与检测国赛金奖 生产性实训基地——爱伊美工坊 学生创业园 “红帮之星”颁奖 创新创业成佳话 人才培养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来浙江调研,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毕业生应涛团队在宁波大学生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受到了李源潮的接见。其团队的“人体外骨骼”项目更是荣获了宁波大学生创业大赛鄞州赛区“项目优胜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宁波站优胜奖”等荣誉。 2019年5月,由奉化区教育局、人社局、科技局主办,区广电中心、职教中心承办的奉化区“圣瑞斯”杯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在区职教中心隆重举行。这既是近年来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致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充分展现,也是学校外引内建,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建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指导帮扶、文化引领多位一体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成效展示。 其实,创业实践项目开展在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源来已久。从2009年开始的几家学生创业门店到如今的一整栋创业园区,十余家专业延伸、非遗传承的创业工作室,这中间锻炼了在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见证了一批批学子的优异成绩。 据悉,学校还特意成立了“创新创业基地”“土布艺工作室”等9个特色创意空间集聚创业园区,鼓励学生创建双创社团,培育双创项目,创建校内“创新创业基地”,让学生燃放专业学习的热情,将技能学习与发明创造结合起来,在练就良好专业素养的同时,争创累累硕果。 多年来,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经过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未来,学校将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选凤来栖、引智入校,积极建设现代学徒制、产学研中心、大师工作室等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探索富有特色、可操作性强的特色现代学徒制实践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敢为人先、精于技艺、诚信重诺、勤奋敬业”的新时代“红帮匠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