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珞 “一个村走出两位科学家,同时获得国家顶级科学技术大奖,这个几率确实很小。”昨天下午,在尚田街道印家坑村,回老家过年的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印兴耀对记者说。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从印家坑村走出去的印兴耀和印万忠双双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老乡见老乡分外喜 印兴耀告诉记者,去年7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时就发现有印万忠的名字,着实有些吃惊,这次奖励大会特地找到他,让同事给两人合影留念。 印兴耀出生于1962年11月,1978年从尚田中学毕业后被华东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前身)录取,开启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生涯。 同从一个村走出去的两个科学家,到底啥关系呢?印兴耀说,10多年前,他带队到中南大学公干时两人偶遇,印万忠当时还告诉他,这年春节在村里看到过他。之后,两人时而会联系互动。 “他还年轻,学术做得不错,有前途!”印兴耀这样评价印万忠。 乐为祖国献石油 印兴耀于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物探专业;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无线电物理与无线电电子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印兴耀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等。 “我其实是一名给地球做‘CT’的人,只不过探测距离有几千米深。”印兴耀这样解说自己的工作。30多年来,印兴耀和他的团队持续攻关,在油气储层地球物理方面取得了傲人成果。同时,他坚持产学研结合,注重应用,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及三大石油公司重大科研计划等100余项科研项目资助,使研究领域和国际尖端缩小差距,有的走到了国际前沿。团队还聚焦国家“基础软件”需求,研制了多个自主知识产权基础软件,核心软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5个项目,成功应用于国内外累计69个区块。不少研究成果在石油企业得以工业化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支撑了新增储能和替代储能的发现,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 印兴耀最认可的是自己的教师身份,为祖国石油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最高兴的是获得了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和2007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学生评价其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不乏幽默风趣,听着“特别过瘾”。而对印兴耀来说,“立业先立德”,把师生看做人格平等的学习伙伴,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独立思考的精神品质是他的原则和目标。至今,他已培养出教授9人、学术带头人4人,指导了博士后、博士、硕士100余名。 乡音永远改不了 因为这次获奖,印兴耀不仅在学术圈声名鹊起,在家乡也广为人知。之前,这位科学家在村民眼里,只是个经常回老家的为人低调的大学教师。 离家40多年,印兴耀乡音未改。“我几乎每年回家,有时一年两三次,附近开个会抽空也回家。”他和在同校当老师的夫人都觉得,家乡变化大,特别是近几年,交通更方便,环境更整洁美丽。“这里的垃圾分类,做得比我们城里还好!”印兴耀的老伴插了一句。 印兴耀最喜欢父母做的家乡菜,油焖笋、雪里蕻,百吃不厌。逢年过节,还能回到生他养他的小村陪伴耄耋父母,他觉得很幸福。 (本次采访得到乡友董永芳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