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炼“定气丸” 织“铁布衫” 筑“金刚罩” 打“太极拳”

林家村有本垃圾分类特色做法的“武林秘籍”

    本报讯(通讯员 徐腾辉)在不久前的宁波市垃圾分类“全民分类日”,我区举办生活垃圾分类“十佳村庄”颁奖仪式,萧王庙街道林家村榜上有名。

    作为萧王庙著名的农业特色村,林家村的垃圾产生量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以及产业相关性,村内常住人口以从事农业为主。“每年三四月份,村里盛产竹笋,产生大量笋壳。除一小部分被回收以备端午节制作粽叶,大部分笋壳成为生活垃圾。到了七八月份,村里盛产水蜜桃,产生大量烂桃、桃衣等生活垃圾。”据一位村干部介绍,农业生产伴随的废弃农药瓶和农药袋,由供销社统一回收,剩下的主要是村民日常生活垃圾,随着居住人口呈老龄化态势,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成为生活垃圾的主要部分。

    如何解决日益增多的厨余垃圾?该村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且看这本“武林秘籍”一一道来。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凝炼“定气丸”

    该村在村内设置垃圾投放点位5处,在文化礼堂周边设置一组“四分类”集中投放点,4处“二分类”投放点,投放点摆放相对应的各色垃圾桶,有明显的分类投放标识、标牌。每月21日,在文化礼堂广场,定时开展有害垃圾兑换收集活动。

    该村还提前在2016年完成垃圾分类处理站建设,并安装集垃圾粉碎、压缩、烘干、成肥为一体的深圳大树生物DS-1000有机垃圾处理机,日处理量可达1吨,有力推动厨余垃圾机械成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站还配备专门人员处理和操作,基本实现村内垃圾自我消化。未雨绸缪打造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为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保障,正可谓“武林高手”所谓的“定气丸”。

    组织群众力量

    织起“铁布衫”

    强化前期宣传。街道城建办、新农办工作人员对村民作垃圾分类培训指导,多次分发《垃圾分类入户指导手册》和《给村民的一份信》,并在公共场所设立垃圾分类宣传栏,张贴海报,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家庭垃圾分类深入推进。通过宣传发动,总计298户村民均已分发绿色和黑色垃圾桶,目前初步实现入户收集、集中运输、分类处理的模式。此外,每户家庭还张贴垃圾分类二维码,扫描二维码直接获取每户家庭的具体信息,与“分类帮”APP相挂钩,定期采集并分析每户家庭垃圾分类信息。“不管垃圾分类有多难,只要发动好群众,战胜困难就有了信心。”一位村干部表示,在一切困难面前,群众的力量仿若“铁布衫”一样踏实可靠。

    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制度

    筑起“金刚罩”

    在垃圾分类运输与处理方面,该村设置垃圾桶定点投放点位,垃圾清运车辆每日定时分早晚两次清运处理,厨余垃圾被运送至厨余垃圾处理站,作成肥处理,其他垃圾被运送至垃圾中转站处理。此外,该村为推动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将全村划分为5个区块,每个区块由专人负责,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区块内网格长负责网格内的村民垃圾分类落实,发动网格内的党员对周边邻里培训指导,并对各户开展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垃圾是否正确分类、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是否到位等。

    为推动垃圾分类深入开展,该村建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发动村内党员落实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值班制度。对村内各投放点实行早晚督导,安排1—2个人负责一个点位,对投放垃圾的村民进行指导和监督。制度覆盖做到“全时段、全范围”,这就是垃圾分类的“金刚罩”。

    借力智能联合督导模式

    打好“太极拳”

    据了解,该村独创智能化联合督导模式,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村垃圾分类离不开一位好老师,”据村党支部委员林满增介绍,村里专门聘请垃圾分类督导员,负责联系各网格内村民,配合区块负责人及网格长做好垃圾分类指导和培训。督导员通过“分类帮”APP,每个月对所联系的村民家庭走访两次,拍照上传村民分类情况。“分类帮”APP每月通过后台接收全村各村民家庭的分类情况,并汇总和分析。依托红黑榜制度,对分类情况较好的家庭进行一定奖励;对分类情况不佳的家庭,督促督导员及网格长、区块负责人上门指导,确保垃圾分类“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林满增诙谐地表示,如何处理好群众自觉和工作推进之间的矛盾,村里这套自研的“太极拳”刚柔并济,成效斐然。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