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2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喜在眉梢

    陈亚青

    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春”字,这种恋春之情在冬天尤其为甚。当冬天还是咄咄逼人,草木枯萎凋零,百虫蛰伏冬眠,人们翻箱倒柜,找出冬衣堆里最厚实的棉衣,把自己严严地包裹起来,但寒冷仍无孔不入,心里想念的是春天的温暖。

    当蜗居在家,坐在灶堂前拨火添柴,炖一盆热气腾腾的羊肉,煮一锅香喷喷的萝卜牛肉,盛一碗浓稠的酒酿圆子汤,吃一筷咸浸浸的酒糟三黄鸡,呷一口烫嘴的米酒,续秋贴膘。那些记忆里的味道,总是百吃不厌,口里嚼着,心里却得陇望蜀,想念着再加一碗春天里的美味。

    冬季以抛撒漫天飞舞的雪花,开放傲霜斗雪的梅花,向人们炫耀着魄力与非凡,征服广袤大地。威慑生命的力量,柔弱得甘拜下风,人也噤若寒蝉,殊不知冬天已是色厉内荏,凄美的绝唱缺乏持续的底气,听听人们口中的念叨,“春节还有一个月”“还有20天”“还有……”倒着计时的口吻,把“春”字挂在了嘴边。掐指巴望的要数孩子们最起劲。放假了,他们像一匹没套笼头的马,被课堂羁着的心,终于可以超脱轻狂起来。骑上自行车,踏着滑翔板,兜兜转转,惊飞四处觅食的鸟雀。一场鹅毛大雪,山河顿失滔滔,无妨,他们用唾手可得的道具,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道。大人们觉得索然无味的事情,孩子们可以玩得热火朝天、浑身热血,在嗐声跺脚中沸腾。路旁已响起“噼啪”之声,抬头仰望,烟花在空中绽开了笑脸。家家户户敞门迎接游子归来,久别重逢,夜半絮语,满屋似春。此刻,团圆就像一缕徐徐的春风,吹在人们的心房里。

    硬梆梆的泥土变蓬松,冻结的河面开始冰释,春风、春雨、春雷,人们听到了春讯频频。这是春姑娘在天女散花,她穿山过崖,日夜兼程。春的芳踪,遍布江南,有风姿绰约、姹紫嫣红,有郁郁葱葱、一望无际。“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把惬意源源不断地分享于天地之间,无界无疆。大地渐变成一身绿色绒装,小草泛着茵陈浅绿,杨柳垂下鹅黄金丝。万物复苏,自然的精灵们,突破了冬天的围城,甩掉束手束脚的拘谨,在春天的旋律下尽情欢歌笑语。鸟儿自由飞翔,像是一把正在编织的梭子,啁啾着俯冲、高飞,在广阔的天空乐此不疲;青蛙在田塍上慢节拍地一蹦一跳,皮色油绿,它们愣头愣脑,鼓着眼睛想一看究竟。暖阳把罩在河江上的冰块溶化了,河江水汪汪的,水涨河面阔,波光粼粼。鸭子两眼放光,向着河江迈着阔步,“嘎嘎”地招呼同伴落水,逆着顺着,来回游弋在一江春水上。被冬天纠缠一季的人们,舒筋活络,想打滚、想吼吼,纵身一跃,四肢重新柔软如初。春色满园,赶快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春天的种子。

    凡人的心情,总是会写在自己的脸上。如春风满面,喜形于色,对春的溺爱,催生了想象丰富的文化内涵,人若笑逐颜开,能与春色媲美。冷雨凉风,晦暗惹烦,昔日忧从中来的萧瑟风景,因春赋予了浪漫的色彩,淅淅沥沥,丝连珠串,联想意会,妙不可言。朱自清在《春》中写道,“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连绵的春雨在他看来,犹如巧妇正在专心细致地针黹井臼。岁月如一本多姿多彩的生活影集,触碰在情感的心弦上,字里行间就像回音壁,与明媚的春天,合奏一曲春天的赞歌,春意在他笔下就这样不断地铺张蔓延。

    百闻不如一见,选一个雨后放晴的日子,迈开腿,在乡间的小路上随便转悠。总能看到植物的绿叶上,水珠闪烁,蚕豆杆子上,缀着蝴蝶似的花朵,豌豆吐出了绿丝。寂寞的乡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漫步乡间,恍若进入新的桃花源。2019年的岁末,是个难忘的时间节点,我饶有兴趣地目睹了一个乡村文化礼堂落成。莼湖街道楼隘村,过去穷乡僻壤,现在花好月圆。宽敞的大礼堂,洋溢着文明、礼仪的气息。锣鼓喧天,宾朋满座,庆祝大会在明亮的礼堂里开场,村里人自己编导自己表演,节目朴实无华,又不失热闹健康。俊俏的西家媳妇东家妹,穿着红袄绿裤,扭腰肢走碎步,把腰鼓敲得“咚咚锵锵”,她们手中的彩带轻飘飞扬,喜气洋洋。小品《年年一个样》情真意切,新农村建设争先恐后,旗袍秀、京剧、越剧,腔调味儿十足,台上人入戏入情,台下人前俯后仰地笑。银幕幻灯片如数家珍一般,田园、沟渠、亭台、楼阁、宽敞的水泥路、荒山改成的良田。那一幕幕回放的是建设家乡的苦和乐,村支书担当领头羊,全村人众志成城奔向富裕路,他们是幸福和快乐的人,脸上都盛开着一朵灿烂的春花。

    春天一瞥,竟如波澜壮阔的海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