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A6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的昨夜星辰

——重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原杰

    众所周知,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理想的光芒,洋溢着炽热的革命激情,是世界名著、红色经典,曾影响过好几代人!那么,为什么自己会在半个多世纪后,也就是世界形势、社会环境均已发生巨变的二十一世纪,再来读它、谈它?此举是不是有些背时?其实不然,有道是好书百读不厌,再读此书尽管不再像当初心潮澎湃,可依然情动于中。它就像一颗难忘的昨夜星辰……

    自1942年梅益根据英文版翻译成中文后至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国内已有几十个译本,傅雷、张海迪都翻译过。书也印刷出版数十次,发行量超过三百万册。而我第一次接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1970年,书很厚,已经卷曲与破损,译者正是梅益。而读得最多的则是——1976年7月,在母亲百货商店的书柜上看到新译本——出版说明“由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翻译组和俄语系72级工农兵学员根据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1953年俄文版译出”。虽然感觉味道与梅益本有差距(梅益本更有文学性),但还是咬牙买下了。此后几年,由于没有其他书看,翻来覆去就看这本书。为此,书生生卷起了角,并沾上了汗渍、斑点……现在看来,当年读它主要有三方面的收获:

    一是开拓眼界。书共九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通过描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展示了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过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广阔社会画面,歌颂了苏维埃青年为保卫革命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顽强斗争的精神。

    也就是说,通过阅读小说,自己第一次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了苏联的建立与构成,也了解了俄国、德国与波兰之间的历史纠葛、恩怨,领略了上世纪初乌克兰农村地区的异域风情、美丽景色,那是与自己生长生活的浙东农村大不一样的!尤其是第一次听到了被誉为苏联红军“战神”的布琼尼、乌克兰匪帮头目彼特留拉,还有神父、林务官、律师等。

    二是认识爱情。该书描写了保尔与冬妮娅(林务官的女儿)、丽达(女政委)、达雅(工人)的三段恋情,暗含了一个红色的苏联男人逐渐远离肉体、远离奢华,而向精神、原则、理念皈依靠拢的心灵历程。其中对冬妮娅的爱出自一个懵懂少年的初心,那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自然产生的对美好、对舒适生活的向往。至于保尔在林中水塘边钓鱼、偶遇冬妮娅的场景,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据说,冬妮娅有现实原型,名“柳博芙·鲍利谢维奇”,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谦虚的女性。她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思想进步,十月革命后拥护苏维埃政权,当了一名教师。但她的丈夫遭到了镇压,再也没有嫁人。

    说实话,这部书在我国之所以能得到广大年轻读者的青睐,确实是由于充盈在前半部里青涩又真实的爱情。诚然,冬妮娅是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年轻人暗恋的对象。在文学中没有爱情的时代,“冬妮娅”这三个字以它所特有的充满异国情调而又神秘温婉的意象搭配,温暖过多少渴望爱情的心灵!

    三是启迪励志。本书主人翁保尔是一位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

    是的,保尔是一块真正的钢铁,也无愧于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自己虽然达不到像保尔那样的境界,可当时确实以这一标准衡量过、思考过,而且暗暗决定:当自己年老的时候,也一定要像保尔那样好好回首往事。

    而现在便到了这种时刻——这无疑也是自己重读本书的重要缘由。令人唏嘘的是,如今保尔为之热血奋斗的苏联早已不存在了,乌克兰也已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并与同样的主权国家俄罗斯打得不可开交……据说,有许多乌克兰人很恼火我们国人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的热情崇拜。

    但我觉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是要把文学与历史分开来。抛开历史争议与意识形态,客观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而对于像我这样的老读者来说,抚摸已经发黄、开裂的书本,一种动人的特殊感受禁不住涌上心头:它伴我成长,已构成回忆中最美好的部分,充满温暖、美好与沧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