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浓意 学前教育是幼儿智力开发、启蒙的教育阶段,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在幼儿教育中,对于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导幼儿如何使用筷子,是当前阶段幼儿教育尤其是中班教育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人能力基础,用耐心、爱心指导中班幼儿熟练地使用筷子进餐,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二至四岁这个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意识。一般情况下,幼儿在四到五岁时基本能够自主使用筷子进食,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家长对幼儿过于宠爱,很多中班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只会使用勺子进餐。 因此,教师应当认识到筷子对于幼儿的重要性,通过教导幼儿使用筷子,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树立信心、增强责任感,这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与家长配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筷子的使用方法。 一、革新教育观念,夯实中班幼儿生活基础 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成年人的教导,家长和幼儿教师应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将幼儿培养成具有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责任心的人。教师教导幼儿学习使用筷子,首先应当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学校携手培养幼儿在家使用筷子自主进餐。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宣传教导幼儿使用筷子的重要性,通过微信班级群推送筷子文化的背景和使用筷子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从而让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良好的生活环境激发中班幼儿对于筷子的兴趣 幼儿对生活的认知还比较有限,在生活与学习中,对于周边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教师在开展使用筷子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环境对于幼儿身心的影响,从而学会利用环境加强教学,帮助幼儿更快掌握筷子的使用技能。教师在生活区开辟一个筷子文化角,在墙上粘贴一些使用筷子的图片,在柜子上展示幼儿自己收集的漂亮筷子等,让幼儿能够每天看到、感受到,从而对筷子产生了解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兴趣引导,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幼儿进行筷子使用教学,帮助幼儿快速掌握生活技能。 三、科学合理地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让中班幼儿快乐地学会使用筷子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筷子的使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游戏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设置和开展,从而帮助幼儿学会认识筷子、使用筷子,引导幼儿健康成长。 (1)认识我们的用餐伙伴 在教导幼儿使用筷子前,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幼儿对筷子建立一个基本认知。在区域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带一双漂亮的筷子,开展一个“筷子展览”活动。欣赏不同造型的筷子,不仅能让幼儿对筷子的使用产生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意识。在餐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互相欣赏小伙伴的筷子,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大家的筷子有什么不同。幼儿可以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筷子上的各种颜色和图案。通过欣赏和交流,让幼儿对筷子有一个基本认知,从而产生探究筷子使用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 (2)和筷子伙伴做游戏 幼儿对筷子有一定认知和了解后,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进行筷子的使用练习。教师可以利用筷子做一些小游戏,让幼儿说一说,筷子能够吃饭,能够夹东西,还能够做什么呢?通过问题引发思考,从而引入游戏活动。在美工区,教师可以开展“打扮筷子小伙伴”的游戏,让幼儿通过橡皮泥、卡纸、蜡笔等多元化素材,将教师分发的普通筷子变成一件艺术品。例如,利用卡纸将筷子打扮成飞机,利用橡皮泥将筷子变成船帆等。幼儿的艺术创作过程,就是对筷子熟悉的过程,幼儿对筷子熟悉了,就能够更好地使用它,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与筷子伙伴共享美食 教师引导幼儿熟悉筷子的使用后,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只有加强练习,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活技能。经过前期的筷子展示和认知教育,家长可以让幼儿在家进餐过程中试着使用筷子吃饭。在此期间,要对幼儿及时进行鼓励和耐心帮助。对于能够使用筷子开始进餐的幼儿,要进行夸奖,建立幼儿的信心;对于筷子使用不顺利的幼儿,要及时安慰,鼓励幼儿不要灰心,然后手把手教学,帮助幼儿掌握筷子的使用技能。只有教师与家长耐心教导,让幼儿在每天的区域活动及用餐活动中加强练习,幼儿才能在量的积累中逐渐掌握筷子的使用方法,自信、快乐地拿起筷子进餐,从而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体会生活的美好。 中班是学习使用筷子的适宜时期。因此,教师应当将使用筷子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融入幼儿日常区域活动中,教导幼儿认识筷子、学会使用筷子,进而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使用筷子,幼儿才能更快、更健康地成长。 作者系宁波市奉化区尚田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