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夏如君 杨莉敏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到来,我区4000余名考生也将迎来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近年来,在国家确立制造强国战略目标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育人理念和现代职校育人体系中,人人都可通过努力,拥有出彩人生。 生涯规划 适性选择 掌握一门技能,让孩子获得进入社会、走向成功的“敲门砖”,是许多家长和孩子的期望。 傅泽楠当时以557.5分的班级最高分入读职教中心,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有机会去普高就读的傅泽楠选择继续留在职校。傅爸爸说:“孩子做出这个决定时,我们也挺纠结。”一方面,就读普高挺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学校的这个专业确实好,不仅是全省电子电工类前十强,融通班本科率有近27%,还有很多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屡获金奖,孩子也很喜欢。傅爸爸和孩子多次交流,又反复了解专业情况和就业前景,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决定支持孩子。 职教中心校长应世根也支持孩子的选择。他认为,职高和普高的育人模式不同,家长在考虑时,应为孩子挑选更适合其成长需要的模式。 多条途径 皆可成长 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现代职教体系逐步建立的当下,我区已形成职教中心以服装、电子、汽修、学前教育为主,工贸旅游学校以机械制造、旅游服务为主的专业布局,涵盖10个专业大类、40个专门化方向。 同时,职校升学途径也有中本一体化“3+4”、中高职一体化、参加新高考等多种模式。中本一体化“3+4”为应用型本科和中职联合招生模式,中高职一体化为中职升高职模式(3年后通过测试获升学资格),参加新高考则有高职提前招生、单招单考招生两种模式。去年我区参加高职高考的学生升学率达100%,众多职校生圆了大学梦。自2016年起,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奖的优秀中职毕业生还可免试升高职,今年我区有6名中职生获得免试资格。 毕业于工贸旅游学校1615旅游管理班的刘梦瑶,是浙江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大一本科生。谈起当初选读职高的经历,她说:“我的中考成绩不理想,心情非常沮丧。认真思考后,觉得到职高学一门技术,将来说不定更有前景,因此毅然报了工贸旅游学校。”她觉得,只要肯努力,职高生也能考入心仪的大学。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高职高考成绩一路向好。2019年,中职高考本科上线17人,创历史最好成绩;职高生升入高职院校就读人数已达656名,占当年毕业生的六成以上。 校企融合 协同育人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区域行业结构重组,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新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行业更是出现了技能人才紧缺的情况。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很大,选择直接就业的职高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6%以上。较好地掌握数控、服装等专业技能的学生更受企业青睐,没到毕业,就被提前“预订”。 为推动自身发展,引进优质技能人才,爱伊美集团有限公司、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宁波利安电子有限公司、宁波精益集团、宁波大众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各大企业积极与职校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安排师徒结对、组建职教集团,有力推进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 张江勇是区工贸旅游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现任宁波精益飞达轴业有限公司生产课课长。他负责的部门从2015年的3个员工发展到目前的52个员工,年产值已达3500多万元。目前,他正担任工贸旅游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专业指导师傅,已带出10多名技术中坚力量。工贸旅游学校机械加工专业与宁波精益集团深度合作,试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培养目标,并开设数控加工订单班。 近两年,我区职校以立德树人为办学根本任务,坚持教书和育人“两手抓、两手硬”,加强职业化、人文化和特色化的中职学校德育品牌建设。如职教中心创建有融合地域性红帮文化的“红帮德育”,工贸旅游学校正积极探索“吾龙”德育模式。特色德育品牌聚焦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努力培育品德优良、人文扎实、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中职生。同时,各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加强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时的德育工作,借助企业文化、师傅职业道德传授的力量打造特色德育品牌。 奉化职教人正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培育现代工匠,打造职教品牌,展现出职业教育的发展新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