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浣珍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有很多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以游戏作为载体的。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语言”,能够提高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认知。所以,现如今我们的很多活动都往游戏化方面发展。其中,关于幼儿的进餐,我们也有相关的游戏化手段支持。 从我班目前现状来看,有偏食挑食现象的幼儿占很大比例。幼儿的合理饮食作为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配合。 一、进餐习惯培养初体验 营养来源于食物。因此,合理的饮食行为与习惯是影响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具有良好的进餐习惯,才能摄入足够、合理的营养物质,从而助推身体健康发展。合理的饮食不仅对幼儿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幼儿心理健康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儿童的某些特殊行为,除了和疾病有关系以外,还和幼儿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家长应该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尽可能多地尝试进食各种新鲜食物,以此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有研究指出,幼儿在幼年时吃的食物种类越多,成年后心胸越开阔,拒食的儿童在成年后会有拒绝适应新环境的倾向。 二、游戏化教学促进餐 游戏对于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我们通过游戏手段营造进餐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进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一)以游戏促进饮食习惯的养成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当枯燥无味的进餐变成孩子最爱的游戏时,孩子进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同时,在游戏化的就餐过程中,孩子会沉迷其中,这对具有挑食习惯的孩子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 中班孩子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有时候他们会沉浸在故事角色中。因此,我给不爱吃面条的瑶瑶编了一个故事,激发了瑶瑶的兴趣,顺其自然地参与到解救“朋友”的过程中。第一口的成功为之后奠定了基础,瑶瑶自己尝过觉得并不那么难吃时,她还是愿意尝试的。 (二)游戏反向认知不良饮食习惯问题 针对饮食习惯不良的中班幼儿,我们可以利用“反向教育法”。首先让孩子了解不良饮食习惯带来的有害之处,进而试图改变。我班便有一个厌菜的琪琪,改变琪琪厌菜的现象是一条漫漫长路,要走好这条路每一步都必须走得踏实。而解决厌菜行为的第一步是得让琪琪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厌菜行为。根据琪琪平时的兴趣,我创建了“不吃菜小恶魔”角色,帮助琪琪认识到不吃菜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危害,让琪琪自己有改变厌菜行为的决心。通过角色游戏形式让孩子参与其中,了解厌菜后果。 琪琪平时和小朋友一起时,会玩“巴啦啦小魔仙”的游戏,而且兴趣非常浓厚。因此,借助这个动画片塑造“不吃菜小恶魔”的形象,易于琪琪接受,并产生兴趣。用虚拟角色让琪琪知道不吃菜对自己的身体不好,就像动画片里的坏角色一样会危害主人公,当孩子想象自己如动画片中的小魔仙时,必定有热情与激情去打败小恶魔。孩子自己有决心,那是成功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三)劳动带给孩子的食欲感 尚田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为幼儿搭建了很好的食欲平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把食材想象成各种美味的食物。要让这些食物小精灵进入每个小朋友的肚子里,我们就要一起将食材处理好,再请厨师把食材变成美味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参与了劳动,会珍惜自己的劳动。因此在进餐时,他们能把自己餐盘中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中班幼儿还有“走进菜场初体验”实践活动,让幼儿对进餐更感兴趣。放学回家后,小朋友们拿出自己买的蔬菜动手洗菜、摘菜、切菜、炒菜、盛菜,忙得不亦乐乎!就餐时,孩子们吃着美味的饭菜开心极了,并在参观活动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菜,知道了蔬菜的营养价值,萌生爱吃蔬菜的情感。同时,也加深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增进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让他们更加珍惜饭菜。 在培养幼儿自主进餐习惯这一问题上,我们以游戏为载体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让幼儿认识到不良习惯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游戏中乐于进餐,在良好的进餐氛围中更好地进餐,这些都促进了我们教育活动的开展。 作者系尚田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