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A6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跳荡在时光褶皱里的“沧桑”文字

——读曲思源散文集《我不曾历经沧桑》有感

    西杨庄

    雪花轻飘时节,收到了一份意外惊喜——曲思源老师的散文集。《我不曾历经沧桑》似一片雪花轻轻飘落眼前,如同时光褶皱里的一丝清音,那般悦耳明目,让我情不自禁地品味起来,竟然一下子沉陷于他的“沧桑”文字记录中,无法自拔。

    《我不曾历经沧桑》是曲思源老师的第一本散文集,有“沧海探幽”“尘海问津”“学海泛舟”“史海听涛”4个专辑,每一辑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该书共收录了23篇文章,浓缩了作者近年来对世界的一些碎片化看法的系统处理,间接表达了他的心声。而蕴含其中的还有更多的思考、阅历、胸怀、判断,本书思想脉络清晰、结构逻辑严谨、语言干净利索。

    看《我不曾历经沧桑》,像是坐在树荫下聆听作者在时光的褶皱里怀念故人旧事,他把他的阅历、经验、故事徐徐道来,同时捡拾起了艰难岁月里的“羞耻”之感。如怀念他曾经骗过的残疾看车老人。“看车老人是善良的,又是博爱的。老人费了很大辛苦,搬运自行车,摆放整齐,付出了劳动,而我5分钱都不愿意交,又撒谎,我感到羞耻……我应该像他一样,关心社会上的老人,特别是残疾老人。”(《五分钱》)。至痛深情由淡语出之,倍加凸显至性至真。

    在许多人的眼中,铁路人身上总带着一种捉摸不透的神秘色彩,只能远看,不能亲近,更难进入他们的内心。其实,他们跟大多数人一样,内心是火热的,情感是滚烫的。他们的价值追求播撒在汽笛声里,他们的精神向度闪烁在锃亮的钢轨上。他们的语言既有掷地有声的“铁味”,也有烟火人间的脉脉温情。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我不曾历经沧桑》,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当一个专家型学者选择了“随笔”这一文学体裁,内心的柔软便自觉不自觉地暴露出来,而作者内心的真诚与否,很多时候从一个句子、一个意象即可窥见端倪。比如《光阴的故事》,比如《二十一年后》,就是在时光的门里生出的褶皱,是以岁月之笔用心雕刻的,这在《诚品生活》《多年父子已成兄弟》《有一种坚持叫失败》等文中,一读就知道。

    阅读《我不曾历经沧桑》,让我看到了作者记录在时光褶皱里的恋旧情怀。面对昔日旧情故人,繁华与“沧桑”俱往矣,作者平添了一种无奈与慨叹。作者怀想父亲,缅怀一部旧作(《行车工作协调艺术》)出版的坎坷经历,思念以前的老师、曾经的母校,甚至“哑巴”英语。相合不相交的凡尘故事,相遇不相逢的世俗百相,清美的文字,饱蘸了情感,充满了智性。而这些不正是他沉湎昔年时光的感慨吗?人到中年,心灵总会在回忆往事时获得些许宁静。世事沧桑,人生跌宕,多少况味值得咀嚼!

    细读《我不曾历经沧桑》,我听到了作者在时光褶皱里的咏山吟水,他把“沧桑”融进了处处履痕。《西子湖的雪》中,作者在人们熟视无睹的景色里又有了新的发现:“西湖的雪,不比北方的雪,年糕粉似的,飘飘扬扬,落地不化,但她有情趣,有韵味,好似鲁迅笔下的《雪》……我在北方下雪的日子里,一个人常常静静地坐在楼层阳台上,看着那些白色的花朵,渐渐地将整个城市包裹起来,一片一片,重复地叠加着。”眼中风景与心中风景的统一,叠合于生花妙笔。一个北方汉子将南北两种雪景揉进了自己的“沧桑”回眸,有低头垂首的沉思,生命境遇如烟往事的沉淀思考……这一切在他的笔下一经述说,万千情感如许流动。

    《我不曾历经沧桑》这部散文集,与其说是曲思源老师真情实感的一次淋漓尽致的渲染和倾泻,不如说是一串跳荡在时光褶皱里的美妙音符,透着力量、温暖、憧憬和希望。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掩卷回想,《我不曾历经沧桑》不恰是一阙至真至诚、婉转悠扬的人生况味与生命的吟唱吗?点点滴滴的“沧桑”情怀,似一壶老酒醇香在字里行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