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露 通讯员 徐颖 在全球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仍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总增加值稳住了:上半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持平。 ——研发费用增长了:上半年,投入研发费用6.22亿元,其中6月增加1.26亿元,同比增加5.4%,增速较上月提升3.6个百分点。 ——技术交易额增加了:上半年,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4.65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6月就增加2.42亿元。 …… 这一串串数字,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不仅显得宝贵和抢眼,更是支撑奉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动能。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的强弱。目前全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1036家,区级科技型企业83家,“小而美”企业30家,现已建成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市级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5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16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244家。 经济冷暖,企业感受最真切。尤其当形势严峻复杂、发展提档升级之时,他们对经济的认识和感觉也最为真实。在经历优胜劣汰的寒潮低谷后,企业家摩拳擦掌勤练内功,强化技术和品牌意识,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寻求新的机遇。 真正优秀的企业,从来不依赖“靠天吃饭”。正在稳步推进的宁波麦博韦尔移动电话有限公司的移动终端共性部件(PCBA)智能制造标准化试点项目,是我区首个省级工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致力于汽车精密零件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宁波海威汽车零件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天合、法国法雷奥、挪威康斯伯格等世界500强企业及世界汽车行业前100强跨国大公司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转型较早、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正逐渐成为支撑奉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但不可否认,发展不稳定也是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最大困境。上半年,部分镇(街道)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还是呈负增长。 如何继续擦亮高新技术产业这张“金名片”?2020年下半场,如何巩固和坚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信心?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要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布局,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向高端化创新研发改造提升。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要高标准加速度推进启迪智能装备(气动)科技园、“茗山智谷”创新综合体进度建设,质效并重加快深圳、上海、杭州等地的奉化“科技飞地”建设进度,不断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才能为后来项目提供共享资源,同步提高园区发展的优势。 着力打造创新企业培育梯队。要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小而美”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企业培育梯队,推动省市区三级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加快实施“春苗计划”,逐步形成以创新型强龙企业为引领、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具有奉化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历史已反复证明,危机会激发科技的新突破,而科技进步又会推动产业革命,创造新的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星星之火可呈燎原之势,展望下半年,只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发展科技,我们就一定能在危机过后的经济发展中占领先机,走上更加稳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