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9月05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陀螺”精神诠释基层民警使命担当

——记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李东雷

    记者 柳家欢 

    通讯员 奕超超 胡琼琼

    写材料、创亮点、破案子、抓逃犯……在同事看来,工作上好像就没有李东雷不会做的,进入工作状态的他,是个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狂”,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

    李东雷,45岁,现为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因表现突出,曾先后获得全省公安机关“千名好民警”、全市平安护航G20杭州峰会先进个人、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疫情防控先锋个人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并被公安部治安管理局聘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才。

    工作高标准

    “再繁重的工作总是有规律可循,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才能问心无愧。”自打从派出所工作开始,踏实肯干就是李东雷的个人标签。他分管治安基础工作,涉及基础信息采集、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推广、流动人口管理、防溺水、场所行业管控、重点物品管理、老旧小区违规出租综合整治等,内容繁琐、涉及面广。“工作量这么大,做得还这么好,简直‘超人’!”旁人都不禁惊叹他的韧性和承压能力。

    “两小时写材料、两小时打电话、两小时实地检查、两小时动脑筋搞创新……可谓一刻不停。”说起李东雷,大队民警调侃道。当然,一天8小时工作时间,对李东雷来说有时不够,凡是跟他搭档过的民警深受其“害”:食堂碰到吃早饭,拉着同事讨论工作,半夜仍要打电话“骚扰”……“有了好点子就想早点商量、落实,怕过了这个点忘了。”李东雷说,正是有这份劲头,他才能将这些繁琐的事情做实做细。

    对工作保持敬畏之心、自我鞭策,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严格执行,是李东雷一贯的作风。有一次,一名进驻区公安分局的某公司技术员看见李东雷正要上楼,便下意识地避开。问起原因,技术员面露难色,苦笑说:“系统框架搭建不符合他的要求,已经改了8次了,我怕他看见又要说我。”

    创新点子多

    “数据编程、信息模型等,对我来说是全新内容,总想去尝试。”这也是李东雷在工作领域频频出彩的关键所在。

    工业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李东雷对大数据、计算机一窍不通,但在省公安厅启动“云上公安、智能防控”战略后,他从网上下载教程自学代码、编程、建模、程序。他将治安管理需求及目标,与大数据理念、计算机专业知识相结合,同信通部门人员积极建设“云眼”系统,把目标筛选、综合研判、线索推送、精确打击用于基层基础和治安防控建设,成效显著。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李东雷精准破解流动人口居住证办理程序繁琐难题,将二维码、APP、“奉化公安”微信公众号有效结合,搭建“流动人口居住证网上自助申报系统”,全省首创流动人口群众办理事项全部“零跑”。同时,他还一手打造了 “社区警务”融入“综治全科网格”的“警网互融”工程,得到区委领导的批示肯定,并在全区推广……

    “刚开始没想太多,但在按部就班完成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和思考,就会发现一些新想法,然后大家一起探索、实践。”李东雷笑言。

    待人热心肠

    去年,区公安分局收到一封来自区救助管理站站长的感谢信,感谢李东雷放弃休息时间,竭尽所能帮助救助管理站确认流浪人员身份,赞扬他的无私奉献和认真负责。

    流浪人员中有一部分残疾人,走失时,无法准确提供个人身份信息,给救助带来极大障碍。遇到这类事件,李东雷总是不厌其烦地第一时间提供帮助,并多次利用休息时间跟踪指导、多方联系,帮助他们踏上回家路。

    说起一件件帮助他人圆梦的故事,李东雷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帮助一名走失8年之久的救助人员与多年寻亲未果哭瞎双眼的亲人团聚。对于感谢与赞美,他总是微微一笑:“换位思考,如果他是我的家人呢?所以,能帮的尽量帮,公安民警理所当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对待同事,李东雷亦是古道热肠。指导基层派出所时,总是倾其所能。正如基层民警坦言,以前跟李东雷老是拌嘴,质疑他总要“插手”修改部署的事项,后来发现按照他的思路,确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疫情防控关键期,大家都在争分夺秒,我也得多干一些。”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李东雷主动请缨,埋头开展动态分析、统筹研判、反馈督促等,在全域一码通推广应用、小周期精密智控筛查清零等工作中“献计献策”。期间,作为区公安分局“创新引擎”的他,亮点频出,其中全市首创的“e码通”核验系统,有效解决了疫情前期流动人口“进村难”“落脚难”等问题。

    勤奋务实、钻研创新,正是这样,李东雷把公安基层基础的“奉化品牌”“奉化样板”推了出来,在宁波乃至全省都留下了一抹厚重的“奉化蓝”。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