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景小芳 通讯员 吕凯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区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用工方面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下半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好转,不少企业的订单呈现大幅增长态势,用工需求随之快速增长,导致企业“用工难”现象较为突出。对此,区人社部门多管齐下帮助企业有效解决用工难题。截至10月中旬,通过包车、包机、专列等形式接返省外员工近3000人,组织近2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各类企业输送劳务工超过38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520人。 织密“一张网” 线上线下联动招工 根据我区企业实际,区人社部门推动线上“云端招聘”与线下“现场招聘”齐发力,开展各类专场招聘活动,确保区人才市场服务用工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满足企业日常招工需求。 目前,线下招聘主要依托区人才市场,每周三、五固定举办现场招聘会;线上则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迅速高效快捷的信息沟通平台。截至10月中旬,全区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专场招聘会81场,5960家企业提供岗位7.49万个次,吸引各类劳动力求职4.99万余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39万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线上人才集聚高地,今年区人社部门专门推出全新的“奉化人才网”,通过对网站功能和内容全新改版设计,扩大人才服务内容的覆盖面,做到招聘求职信息实时更新,让其成为值得企业和劳动者信赖的信息交流平台。截至目前,奉化人才网已有注册用户3.29万人,认证企业5000余家,发布岗位4680条,发布劳动信息3200条。 开展两大活动 全国选才促人才齐聚奉化 随着企业对普工和技能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区人社部门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十省百市千县”劳务对接活动,至今已赴3个省10余个县(市)开展劳务协作,签订劳务协作协议10余份,有效拓宽了劳动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 接下来,区人社部门还将带领企业前往劳务协作签约的绥化、齐齐哈尔等地开展富余劳动力招工和高校人才招聘活动,并将建立省外劳务工作站,为后续精准服务企业用工铺平道路。 为满足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区人社部门计划安排8站“全国选才·才聚奉化”赴外系列招聘活动,组织重点企业到高校资源丰富地区招聘。目前已经赴西北、湖南等地开展了2站招聘活动,参会的20余家重点行业企业收到各类高校毕业生求职简历600余份,达成初步意向近300人,引才效果好于预期。 接下来,区人社部门还将继续组织各类重点企业赴吉林、重庆等地送岗引才,服务企业用工。 落实六项举措 实现企业人才双适配 针对各类企业差异化的用工需求,区人社部门积极落实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开发、校地校企合作、人力资源余缺调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口扶贫地区劳动力引进、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等六项举措。 在校地校企合作方面,积极引导重点企业与外省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引进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区已有50余家企业与近20所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如近期华侨豪生、瑞晟智能科技等企业分别与长沙学院、湘潭大学开展校企对接,为后续人才引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人社部门结合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需求,联合各镇(街道)举办“稳企业、保就业、保平安”人力资源余缺调剂系列招聘活动,鼓励企业共享用工,解决了企业用工和求职者就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人力资源余缺问题。截至目前,已在9个镇(街道)举办余缺调剂系列招聘会,共计270余家企业参加,累计推出5080个岗位供求职者挑选,最终达成用工意向近900人次。 同时,我区还累计安置延边州安图县建档立卡人员210余名,新建大学生实践基地9家,接收大学生就业见习830人。 区人社部门还大力夯实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础,合理设置培训工种、培训期限和培训计划,为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通过举办宁波市级电工技能大赛、奉化区级焊工大赛等活动,助推技能人才培育。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7万余人次,培养新型学徒210名。 接下来,区人社部门将着眼建立长效的企业用工需求市场化调节机制,举办文创旅游(新制造)人力资源对接大会,借此引进更多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发展,依靠市场力量破解企业用工难。同时,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就业稳岗、人才引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人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为企业用工营造健康稳定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