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1月0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一泓清泉

    南慕容

    家乡人习惯把地底下汩汩涌出的那一泓清泉叫做“出水孔”,它不是溪流,不是涧泉,不是特意凿出的水井,它是造物主在地球表面随意摆放的一颗露珠,永不会满溢、永不会枯竭;夏天是沁人心脾的凉爽,冬天则是如沐春风的温润。如果把“出水孔”比作世人,它该是深谙冬温夏清的孝子。

    “出水孔”离镇中心不远,沿着古埠头一直往东不到百米,在一座山脚下住着10余户人家,他们的门牌号码很自然地被称作“出水孔某某号”,也不知是当年搞邮政编户的人偷懒还是那一泓清泉实在太出名了。“出水孔”共有大、小两泉,大泉方圆丈许,原本周围水草丰茂,“出水孔”人家为了方便周边居民洗涤,特意在旁边镶嵌鹅卵石,并用条石砌出几条长阶。小泉只有一脸盆大小,深不过尺许,水清如镜,可见底部细软的沙子。小泉里的水是用来饮用的,那时自来水还没通到镇上,“出水孔”人家也不打井,几十号人用小泉饮用、大泉洗涤,轻轻松松就解决了用水问题。“出水孔”的奇妙就在于此:别看小泉只有脸盘大小,一个水桶下去就见了底,但转瞬之间,清澈的泉水无声无息地涵满孔眼,像一汪水晶。有一年大旱,不但溪流干涸,全镇几乎所有水井见了底,只有“出水孔”的两口清泉还源源不断地向附近居民提供着生活用水。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对“出水孔”里住着龙王的传说深信不疑,人们筹资在附近修了一座亭子,叫“清泉亭”,不过“出水孔”并没有被称作“龙王潭”。亭子里的一副对联让人过目难忘,借鉴了灵隐寺冷泉亭的名联:“此泉自何时清起,此泉自清时清起。”

    如果你在30年前的夏天来过“出水孔”,就会看到两口泉水里泡满西瓜,这是善于在清贫中享受乐趣的“出水孔”人家的生活智慧。在童年的夏夜里,“出水孔”是镇上最热闹的地方,主妇们给孩子洗澡,顺手把换下的衣服洗了,亭子里有人拉二胡,有人跟着旋律唱上一段戏文。月亮渐渐升高,云影在泉水里徘徊,“出水孔”人家把躺椅搬到泉边,先用沁凉的泉水擦拭一遍,然后躺上去对着幽蓝的夜空,兴致盎然地聊着家常。躺椅宽大,远远看去,只闻人声,不见其人,好像是躺椅而不是乘凉的人们在交谈。勤劳的小镇女子三三两两地从附近到“出水孔”洗衣,清脆的捣捶声夹杂着欢声笑语,月光在此起彼落的捣捶中洒落成一地水花。到“出水孔”洗衣是需要等待的,附近工厂里的女工索性上完夜班再来,那时就只有寥寥几人,当最后一片捣衣声随风飘散,躺椅上的人也发出了甜甜的鼾声。

    老街的人有点羡慕“出水孔”人家,认为他们平白无故得了一块风水宝地。所谓人杰地灵,事实上,“出水孔”人家也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出水孔”有一位吴姓郎中,是祖传的杏林高手,尤其擅长中医妇科,不但在小镇家喻户晓,声名甚至远播县城和周边乡镇,经常有远道而来的外地人向老街住户打听,老街的人回答:“不就是‘出水孔’的吴先生吗?你沿着方井弄过了河埠头一直向东走上百步就到了。”人们得了药方,还不忘从“出水孔”里舀一壶清泉,说这是最好的“神水”,用来煮药,再好不过。人们奇怪有时候吴先生开出的方剂明明跟中医院里的医生差不多,为何药效会比后者好,也许真是这“神水”的作用?

    “出水孔”还有一位远近闻名的酿酒师,人称小葛师傅,他做的糯米烧远近闻名,就连县城的食堂、餐馆也上门求购。他有一项业务是上门做酒,不过,至少要提前半年预约。他上门做酒有一个特点,粮食当然是主人家自备的,但水必须是他自带的,不用说,他不辞辛苦挑来的正是“出水孔”里的醴泉水。“出水孔”还有一件神奇的事,虽然只有区区10余户人家,但在相隔10年的时间里居然出过两对双胞胎。这样的低概率事件发生在一个巴掌大的地方,让人不免对“出水孔”的水浮想联翩:莫非它真是“神水”,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绵延子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有不孕不育或希望早生贵子的人来到“出水孔”,她们希望见见聪明伶俐的双胞胎兄弟,也顺便带走一壶“神水”,尽管她们明白自己所为不过是寻求心理安慰罢了,但她们坚信“心诚则灵”的朴素道理。

    是的,“出水孔”的水终究只是地下水的一种,它清白、朴素,本身并不带有奇幻色彩。这种清白朴素要在时间的长河中才逐渐还原。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自来水普及,“出水孔”热闹的生活场景逐渐消失,后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西瓜和躺椅也消失了,夏日里,谁还会把乘凉当作一种消遣?吴先生老了,早已停诊多年;小葛师傅去了城里居住,倒是他儿子,子承父业,上门做酒,但从未见他挑过水。“出水孔”人家嫌那里太荒凉,有条件的早就搬到繁华的镇中心或城里居住了,那两对双胞胎读书时品学兼优,到如今事业有成,但也有10多年没见。清泉亭毁于一次强劲的台风,石阶因为很久没人洗涤,早就长出荒草。只有那一泓清泉,在又一个夏日的夜空里,恍惚对着灿烂星汉,一次次默默地“洪波”涌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