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禁止随地吐痰需双管齐下

    黄嘉婷

    近日,笔者走在街头,发现不少市民存在随地吐痰的陋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指出“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笔者认为,在疫情期间,大家理应遵守疫情防护规范,包括不随地吐痰,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等病原体,均可通过痰液传播。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痰中的存活时间,比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还长。SARS冠状病毒在痰液中能够长时间保持活力,在24℃条件下,可存活约5天。新冠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关系很近,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研究,但痰液或提供一定营养,延长了其存活时间。

    让市民意识到吐痰的危害,切实从内心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既需人性引导也需条例规范。笔者了解到,今年2月,浙江衢州开展卫生健康科普教育,完善痰渍收集设施铺设、发放“集痰袋”,提升公众对随地吐痰陋习现实危害的认识;5月15日,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规定随地吐痰最高可罚500元;12月24日,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爱国卫生条例》,对随地吐痰、吐口香糖等不文明行为均明确了法律责任,最高可处25元罚款。

    从其他城市的实践可见,禁止随地吐痰,人性化的引导方式有其必要,通过发放“集痰袋”的方式方便市民,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为震慑屡教不改者,应当出台相关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到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