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甬山史话(上篇)

    通讯员 应国民

    甬山位于江口街道,因峰峦似覆置大钟,像古甬字故名,又因山上有寿峰塔故又名塔山。甬山取名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晋代玄学家郭璞曾云游至甬山,俯瞰剡江,东望平原如锦,远山连绵,叹曰:“明山剡水,气势甬甬,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后人借郭璞之意,取名甬山。宁波简称“甬”,源于甬江,而甬江之名源于甬山。甬江上游剡江流经甬山,旧方志称“甬江之称,殆因其源出于此,而名之也。”因此,可以这样说:“甬山是宁波的父母华顶。”

    甬山为四明山脉东入宁绍平原之余脉,山上有高塔、古寺、雅亭、幽洞,古有二十四景七十二洞天之说。甬山地质属于火成岩丹霞地貌,清人所著《四明谈助》载:“自趾至巅皆石,突兀离奇,如巨灵布武。”

    甬山历史的开启

    甬山的历史是肇始于老庄、发端于春秋、土生土长的道教开启的,它的历代信仰者在甬山演绎着“生生不息”的道教真谛。据古籍载,甬山曾有梅福庵、梅福洞等古迹,系汉道家梅福所留。官至南昌尉的梅福为抗王莽专政,辞官弃家在甬山之阳听莺悟道,元时戴表元作《访梅福洞》诗云:路逢耕者问,山是化人开。梅尉成仙去,安知不此来。”在毛翼虎和范学文两位先生合著的《奉化风情》一书中,曾收录法号“西来”和尚咏《梅福庵》一诗,诗云“羽士留丹定,金仙作化城。松房新月朗,药井旧泉清。路入幽篁去,门开沧海平。倚栏遥骋望,寥廓一身轻。”

    据传,过了若干年,晋人葛洪在甬山之阳头陀岩处炼丹,故甬山也被列入道家七十二洞天。葛洪炼丹处在各地志书记载很多,如杭州的宝石山、余姚的白水冲、广东的罗浮山等,葛洪是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有道教经典《抱朴子》传世。如今,甬山清水庵有葛仙翁殿,手执仙拂的葛洪,一脸端庄,眉宇间透着一股仙风道骨之气。清水庵所在地就是当年葛洪炼丹处,庵内一天然岩洞即头陀岩,一个普通的岩洞就上演了一场道佛相承、佛道合一的历史。清水庵原为道教用地,后梁贞明二年僧元绰建成塔山教寺,明朝永乐年间废,明崇祯年间甬山下蒋葭浦村蒋三槐迁清水庵至塔山教寺遗址。清水庵的道佛相承显得自然而平和。现今的清水庵坐落于山峰环抱间,古朴清幽。沿曲折盘旋山径来到清水庵,豁然开朗,有如桃源胜境。庵前有数棵沙朴,大者须两人合抱,树荫广覆,高树蝉鸣更托古庵清幽。清水庵前有平台,可以俯瞰剡水悠悠和江口市镇,西南望可见同山八垭。

    据史料载,官至秘书监的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因不满奸相所作所为,索性眼不见为净,与御史中丞杜胜等人辞官还乡。杜胜全家隐居在甬山平岩洞西南麓,后子孙繁衍形成现在的杜家畈村。受杜中丞之邀,贺知章常来甬山之麓剡江边垂钓,寄情于山水之间,后人为纪念贺知章,在其垂钓处用石筑一方台,称为“贺监钓台”。另据史料载,晚年的贺知章醉心于道教,唐朝天宝年间,贺知章在甬山附近建招贤观,祀东岳之神。因此,江口在唐宋时被称为“招贤墟”,此观在清光绪二十五年由乡人募捐重建。

    白雀寺与白雀亭

    佛教与甬山的联系始于白雀寺。据《奉化市志》载“南北朝时在甬山建白雀寺”,据传是六朝名僧智觉大师所建,甬山白雀亭有亭联云:“佛刹盛于齐梁正赖后人寻旧迹”。甬山白雀寺曾与雪窦寺、岳林寺、青莲讲寺并称为奉化四大名寺。甬山白雀寺已逾千年。白雀寺兴盛时,香火旺盛,在甬山方圆一带很有名,朝奉的善男信女在甬山石径上络绎不绝。当时,白雀寺有门楼、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可谓规模井井、僧侣济济。如今,白雀寺西北荆蔓中仍有千僧井,井为凿岩石而成;水出岩罅。井于前几年被有心人浚淘干净,现今井水清清,井边山坡有松树,井水映松影别有风味。

    白雀寺门楼上有蒋介石所书的“四明胜迹”和于右任题写的“甬山白雀寺”,后门楼毁于文革时,斯宇不存,千年白雀寺也化为残垣断壁,而后荒草萋萋,但千百年来总有一股促使佛刹复兴的力量在涌动,使得白雀寺屡废屡兴,如今白雀寺正在逐步恢复昔日的兴盛。

    甬山有白雀亭在山腰,亭建于一巨石上,六根石柱上覆穹顶。白雀亭建成于1935年,至今亭梁上刻有当年白雀寺住持悟静法师所撰的建亭小记,并附有当年建亭修路捐款人名单,其中有蒋介石胞妹蒋瑞莲。六根石柱上刻有小篆、楷书、隶书、行书四副楹联。其中有一副落款为“洒脱衲子也空”所撰的楹联:“净土有真才实学工夫坐卧居行惟念佛,一亭具四面八方气象雨风雪月总宜人。”四副楹联和悟静法师的建亭小记为小小白雀亭增色不少,文气暗生。

    稿源来自《江口》散文集一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