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历史人物传略》后记

    王昌华

    《奉化历史人物传略》出版了,我作为编著者感到非常高兴。

    奉化地处浙东沿海,历史悠久,山川雄秀。据白杜、茗山、下王渡等地考古所据,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繁衍生息。后逐渐发展,形成了500多个民居村落,分布于山区、平原、水乡、海滨,俗美风清,耕读传家,人才辈出。

    2013年,我在编写《奉化村景诗词选》时,翻阅各村家谱,及明嘉靖《奉化县志》、清光绪《奉化县志》、清赵霈涛《剡源乡志》、清吴文江《奉化忠义乡志》《奉化市志》等,其中记载着很多历史人物,如自唐至清,涌现出了300多名进士及其他各类优秀人物,而近现代更是英杰济济,蜚声中外。但是旧志的文字是繁体字,文体是文言文,一般文化程度的人难以看懂,因此不被人们所知,且有的内容不全、不确切。新志则限于篇幅,不但人物介绍比较简略,而且还有很多人物没有编入。于是心里就有编著一本比较全面、完整的《奉化历史人物传略》的念头。

    2015年,我开始广泛搜集有关奉化历史人物的资料。2016年上半年,《奉化村景诗选》定稿排版后,我全力编著,进一步查阅了《戴表元撰墓志集》《浙江民国人物大辞典》等,还到区民革、侨办等部门查找有关资料,走访历史人物的亲戚、同学、朋友、村民,使人物不断增加,事迹不断充实、丰富、完善。经过4年努力,于2018年上半年完成了书稿。其中搜集了自春秋战国至近现代2000多年历史时期中的近500名历史人物,遍及近百个村族,70多个姓氏,共31万字。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奉化土生土长的,一部分是原籍、祖籍在奉化,出生在外地的,一部分是原籍在外地,后在奉化定居的。范围广及政界、军警界、工商金融界、教育界、科技界、文化艺术界、医学界、宗教界、匠人及乡贤义士、孝子节妇等。在编著中我力求四条原则:一是可读性,叙事精练,吸引读者。二是历史性,将人物融入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中,使之不虚浮、不孤立。三是客观性,遵循历史事实,对人物生平事迹不虚构、不夸张、不美化、不贬低、不歪曲。对人物在所处历史时期中所表现的思想和行为的某种局限性不苛求、不掩盖,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历史面貎。四是思想性,崇尚正气和健康向上的道德理念,对封建、腐朽、迷信的东西不称赞、不宣扬。

    编著工作是辛苦的,要做到“文章不作半句空”,就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工夫。为此,我没有节假日,常常夜以继日地写作。为减少失误,对不少历史人物都是广泛搜寻当时的历史资料作为根据,对一些资料反复进行核实、辨对,尽量使史实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经得起长久考验。

    区志办主任陈黎明对本书的著作和出版给予大力支持,离休干部王舜祁老先生为本书进行了两次严谨的审阅。对此,我非常感激。本书于2018年9月由区志办委托宁波出版社审稿编辑,期间,我又作了不少补充。就在编辑即将结束时,忽闻滕头村傅嘉良老书记去世。老傅书记我熟悉,他带领村民艰苦奋斗,不断创造业绩,把贫穷落后的滕头村建设成为全国先进的新农村,功劳卓著,是全国劳动模范。于是哀痛之余,赶紧写了他的传略,增补进去,成了本书的封笔人物,心中甚觉安慰。

    《奉化历史人物传略》的编著,是对我区地域文化的又一次发掘。把2000多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人物贯串起来,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一部中国的历史,看到一个群星璀璨、色彩缤纷的历史世界,看到奉化深厚的文化底蕴。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我希望该书出版后,能在全区各界人士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阅读,从而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奉化的历史、人物、风土、乡情,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激励我们学习先辈中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继承先人的优良传统,奋发有为,把奉化建设得更加美好。

    由于时间仓促,所搜集人物不免有遗漏,资料不免有缺陷,或与史实有所出入,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果再版,即予改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