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梓宁 “入夏以来雨水增多,小麦一定要抢晴收割……”5月25日早上9时,一位皮肤黝黑的女农技专家头戴草帽,在现场指导农户做好小麦收割。她是邬晓君,一位无论风雨寒暑,只要农民有需要,就风风火火出现在田间地头的农技专家。 “两脚泥”跑出真信任 今年47岁的邬晓君出生在农村,从小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1993年宁波农校毕业后,邬晓君跟着单位老前辈一起下乡。由于当时的粮油作物品种单一,农民有自己的实践经验,所以邬晓君嘴里的理论知识难以取得农民的信任。“农民觉得,他们种了大半辈子田,经验比我丰富,不需要我这样年轻的农技人员去教他们怎么种田。”邬晓君告诉记者,从初出校门的学生到如今成为农技专家,与农民说病虫、谈品种成了自己的日常,只要了解到对农民有益的技术或者奖补政策,哪怕增加工作量也要尽可能通知到每一户有需求的农民。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用“两脚泥”跑出了农民对她的信任。 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兴起,但由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报税等一系列手续成为他们的难题。得知这一情况,2004年,邬晓君主动考取了会计上岗证书。“尽管考会计证不是工作任务,但是对农民有帮助。多为他们想想,才不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邬晓君说。 悲喜在田间 在农技岗位近30年,邬晓君结识了一大群农民朋友,也和农作物产生了深厚感情。“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试验田里种油菜新品种,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我们没用机器收割,而是顶着太阳用镰刀收割。油菜丰收在5月底,天已经热起来了,那几天肉眼可见自己变黑。”邬晓君笑着对记者说,每一位农技人员都把农作物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呵护。当看到油菜新品种越优1401试验成功,成了我区的主导品种,身为一名农技人员,感觉非常骄傲。 “都说农民看天吃饭,尽管现在技术发达了,但农技人员也有束手无策的时候。”邬晓君告诉记者,今年年初,接踵而至的冷空气让农户对处于苗期的小麦忧心忡忡。为此,农技专家纷纷赶赴田间地头查看小麦生长情况,提醒农户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农民丰收了我们就高兴,损失了我们会难过,我们的悲喜都在田间。”邬晓君说。 脚下有土 眼里有光 工作多年,邬晓君获得了各种荣誉,而她却说,自己最好的荣誉就是做农民的好帮手。 “参加工作以后,碰到很多奉献在农业战线上的前辈,他们头发花白却依然干劲十足,他们本可以颐养天年,却依旧带着学生冲在试验田一线,我觉得自己的理想就是踏踏实实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尽心尽力为‘三农’服务。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土地从不辜负有心人!”邬晓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