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班小记者 汪千云 血,是多么珍贵。献血,又是多么伟大。在6月12日这天,我们去了宁波市中心血站参观,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知道了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希望这一天会有更多人来献血。我非常好奇血液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现在终于有了答案:血液是由55%至60%的血浆和40%至45%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红细胞的寿命有120天,血小板的寿命为7至14天,白细胞的寿命是9至13天。最后,我们见到了真正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红细胞被藏在一个温度3.7℃的箱中,和名字一样,它呈红色;血浆有些黄,但它比较透明;血小板很小,仔细看才能看到。 指导老师 裘济洪 献血知识 504班小记者 余翔 来到宁波市中心血站,一位漂亮的阿姨给我们讲解。我们知道了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也知道了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白细胞是9到13天,血小板则是7到14天。除了这些,我们还了解了献血的发展史呢! 之后,我们去了血库,看到里面存放着血浆、血小板等。此时,一名同学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要把它们冷冻着呀?”老师回答:“将它们低温保存可以延长生存周期。”“原来如此。”那名同学恍然大悟。 我们又看了采集血液的过程和方法,对献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指导老师 范芸 6月12日和14日,萧王庙中心小学近50名小记者,在家长的陪同下分批来到宁波市中心血站,一探“血”的世界。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此次活动旨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无偿献血工作的宣传力度,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无偿献血精神、意识,唤起市民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关注和对无偿献血者的敬意,促进我区无偿献血健康持续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血站真有趣 504班小记者 闫玉莹 到达宁波市中心血站后,一位老师带我们参观了血站各个地方,还给我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知道了世界献血者日是6月14日,还知道了血液是由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组成。 血站可真有趣,有时间,我一定要带爸爸去那边献血。指导老师 范芸 感动 301班小记者 葛可欣 来到宁波市中心血站,我们先看到一面大大的照片墙,有几张照片上还有小爱心,上面写着“百次”两个字。我想:这“百次”的意思会不会是献了100次以上的血呢?我问了朱老师,朱老师说是的,还夸我真聪明。在朱老师的详细解说下,我们了解了有哪些血型,血液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世界输血的发展史和白求恩大夫在中国建立第一个流动军用血库等有关血液和献血的知识。 参观结束后,我深深地感到无偿献血者的勇敢和伟大,也明白了血站是采集无偿献血者的血液,通过各种检验将合格血液提供给需要的人,让他们恢复健康的中转站。我以后也要贡献自己的血液给那些需要的人,让世界继续跳动。指导老师 张红 有意义的地方 301班小记者 柳滢滢 今天,我去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地方。你们猜,我去了哪儿?告诉你们吧,我去了宁波市中心血站。 进入血库,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冰箱,分别贴着A、B、O、AB的标签。朱老师很详细地为我们介绍,这个冰箱里存放的是红细胞,保质期35天。然后又带我们看了血小板,血小板也是放在一个箱子里面,朱老师说这个只能存放5天。走到下一个冰箱旁,她告诉我们里面存放的是血浆,并告诉我们血浆的保存期限。 血很珍贵,可以救治很多有需要的人。听着朱老师详细的介绍,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指导老师 张红 血液知识我知道 301班小记者 陈旭溱 今天,我们参观了宁波市中心血站。讲解中,朱老师告诉我们什么是无偿献血,又告诉我们献血是健康公民的社会责任。朱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血液的组成,上面白色的是血浆,中间是血小板和白细胞,下面是红细胞。朱老师的讲解让我学到了好多东西。等我成年了,我也要无偿献血,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指导老师 张红 有意义的活动 304班小记者 周欣怡 血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们来到9楼。这里贴着很多献血者的照片,有些照片中还贴着爱心,上面写着“百次”,原来他们献血不是两三次,而是献了100次甚至更多,真是了不起! 接下来,我们参观走廊,那里贴着很多关于血液的知识。通过朱老师的耐心讲解,我知道了血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组成的;血分为A、B、O、AB型,这些是最基本的血型,还有一种不常见的Rh血型,俗称“熊猫血”。 随后,朱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世界输血发展史。1492年,罗马教皇英诺森八世因患中风,身体虚弱,陷入昏迷状态,医生建议输血,他饮用了3名10岁男童的血液后,没有从中受益,最终去世。时间到了1616年,英国医生威廉·哈维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到了1665年,英国牛津的理查·罗维尔医生完成了动物间输血。到了1667年,法国著名御医丹尼斯在巴黎将动物血输给人类,这种输血方法已经禁止。通过学习输血发展史,我知道了人类现在输血是经过无数次探索才成功的。 通过参观,我知道了血液资源的宝贵,也知道了无偿献血发展到今天的不易,收获很多,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小记者活动。指导老师 张晶晶 学习血液知识 504班小记者 傅玥 在宁波市中心血站,我们学到了关于血型的知识。 血型一般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还有Rh阳性血型以及Rh阴性血型。血液中含有45%的血细胞、55%的血浆。而血浆中,90%是水,7%是血浆蛋白。血浆蛋白中,包含白蛋白60%、免疫球蛋白15%、其他蛋白21%和凝血清4%。 献血的基本条件都有哪些呢?男性体重一般要在50公斤以上,女性体重一般要在45公斤以上,并且体温、脉搏、营养发育等指标正常,血红蛋白检测正常,乙肝表面抗原初筛阴性,才能去献血。 等我到了18岁,一定和妈妈一起去献血! 指导老师 范芸 参观血站 304班小记者 李紫钰 在宁波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朱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别参观了采血室、成分科、检验科等科室,亲眼看到了血液采集的地方。我们行走在科普长廊,认真地听着朱老师为大家讲解血液检测、血液储存与发放流程。我们了解到一袋血的保存期限和储存血的温度,看到了分门别类按照不同血型储存的冰箱,看到了一袋袋的血液放在那里。原来,这里是宁波市所有医院的血液来源,每一袋血对于献血者来说都是一片爱心,是无畏的勇敢,而每一袋血对于输血者来说,都是生命的延续,是生命的暖流。指导老师 张晶晶 了解献血知识 504班小记者 杜雯娜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宁波市中心血站。在那里,我们知道了血由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组成,还了解了献血知识。有的人说,献血前不能吃东西,那可就错了,献血前一定要吃,不能空腹。不过,不要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的食物,而要清淡饮食,以防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指导老师 范芸 原来血站就是“中转站” 504班小记者 华雅轩 我们小记者在宁波市中心血站的朱老师带领下参观,学到了有关献血的知识。 朱老师讲到“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生成”“血型”等,血型是以人类血液以血型抗原为表现形式的遗传性状。A、B、O、AB型的血细胞,它们的保质期只有35天,超过35天,血液会变质,不能使用。还有,血浆是黄色的,如果你在献血前喝酒,那血浆中会含有酒精成分;如果吃了油炸食品,血浆会变得浑浊,这都是不合格的。 经过朱老师详细的讲解,我们深深明白,血站就是接受无偿献血者的血液,通过各种检验程序,将合格的血液输送给临床患者,是救死扶伤的中转站。 在此,我衷心地对工作在每一个岗位的叔叔阿姨们,表示敬意。指导老师 范芸 献血历史真悠久 502班小记者 杨睿琪 你们知道每年的6月14日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就是世界献血者日。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在6月12日这天,我们来到了宁波市中心血站。 首先,老师带领我们了解了血液的组成。接着,我们阅览了献血的历史。1492年,罗马人第一次尝试输血;1616年,英国一位科学家发现了血液的循环;1665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在动物之间进行了输血;1818年,英国第一次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输血;1944年,在昆明建立了“中国第一座血库”。哇,献血的历史可真悠久!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深刻地意识到血对我们的重要性。血从人体中分离出来,但它仍旧是鲜活的、滚烫的,因为它被赋予了拯救生命的使命,也承载着献血者对病人的美好祝愿。指导老师 肖璆哲 献血知识我知道 502班小记者 竺佳妮 来到宁波市中心血站9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照片墙,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无偿献血的英雄。我知道了宁波是全国献血优秀城市,不禁为我们宁波点赞! 往前走,便是献血文化走廊。朱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世界献血者日的由来、人的血型、血液的组成成分、中国的献血历史等,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同时让我对这些献血英雄更加钦佩。 当然,献血英雄不是人人都能当,还要符合一些条件:年龄要在18至55周岁;男性体重要在50公斤以上,女性体重要在45公斤以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献血前有几点注意事项: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前两餐不要吃肉、鱼、蛋、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清淡饮食,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要保证献血前一天晚上的良好睡眠质量,献血前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一些反应;准备献血前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以解除和减轻思想负担,减少献血中不必要的反应。指导老师 肖璆哲 献血有好处 504班小记者 汤昕妤 听了宁波市中心血站医生的讲解,我知道了许多献血的知识。 献血前不要饮食过饱,献血前两餐不要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清淡饮食,以防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如果献血前吃油腻食物,会导致血小板不能使用。献血前还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且不要空腹。献血后要多补充水分,24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避免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 献血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说可以预防、缓解高粘血症,可以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人会问:“多次献血,会不会引发贫血?”答案是:不会!因为人体的血液有再生功能,按规定定期献血,是不会贫血的。 指导老师 范芸 献血那些事 504班小记者 冯雨涵 到了血站,朱老师先带领我们参观了献血墙,上面贴着许多献血者的照片。朱老师说:“这些照片中,有的人已经献血100次了。” 然后,朱老师带我们去了时空隧道,给我们普及了许多关于献血的知识,比如:全血献血是指捐献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及血浆中各种成分,将血液采入含有抗凝剂或保存液的容器中。全血还需要分离白细胞,因为白细胞是身体中的抗体,会驱赶外来细胞。如果将献血者的白细胞注入病人身体,病人体内原有的白细胞会驱赶外来的白细胞,这反而会给病人的身体带来副作用。 指导老师 范芸 血液的知识 304班小记者 单若萱 一进血站大厅,就有位医生来迎接我们,她带领我们直接上9楼,给我们讲解了关于血液的知识。紧接着,我们来到一间冷冻血液的储藏室,里面存放着A、B、O、AB型的血细胞,它们的保质期只有35天。如果超过35天,血液会变质,便不能使用。如果你在抽血前饮酒,那血浆里会混有酒精成分。如果吃了油炸食品,血浆会变得浑浊。这些都是不合格的。 二楼是血液分离室,把全血分成血浆、血细胞等。如果病人贫血的话,只要红细胞,若是直接输入全血,会导致不良反应。所以,一袋合格的血液,需要通过检测合格后才能输入患者身体。指导老师 张晶晶 献血者真伟大 404班小记者 洪于涵 到了宁波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朱老师带我们先到9楼。在那里,我看见许多照片,一些照片上还画了小爱心,上面写着“百次”字样。朱老师说,这是指献血100次以上的人。我听后大吃一惊,心想:100针扎进肉里那有多痛啊,真是佩服他们…… 来到血库,我们看见有一台机器里面装着血液,还有一个冰箱里装着血小板。 从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血液和献血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献血者的伟大。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无偿献血者。指导老师 裘济洪 献血小知识 303班小记者 孙旭楷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献血的口号每年都有,今年的口号是“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 你知道吗?其实血也是有寿命的。红细胞的寿命有120天,白细胞的寿命是9到13天,血小板的寿命为7到14天。所以,适度献血,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有利健康呢!指导老师 康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