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傅新欣 袁伟鑫 通讯员 董骥芰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放在宁波市恒菲机械科技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英芳身上再合适不过。从技校果树专业毕业的他,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自学和在工厂车间不断摸索钻研,“跨界”成为掌握各种现代化机电设备的专家。多年来,周英芳对工作精益求精,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拥有70余项创新成果和11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荣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工匠”“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宁波市“港城工匠”“首席工人”等荣誉,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脚踏实地自学技术 成功“跨界”机电领域 “这是我制作的三轴机械臂,还编写了一套程序,使它能够做一些简单拾取的动作。”在恒菲机械的劳模工作室内,摆满了各种机械设备,其中不少设备已经运用到生产中。在业内人士的眼中,周英芳是奉化机电领域的“能人”,可在他看来,自己仅是一个热爱机器的普通技术工人。 2000年3月,由于企业改制,30岁的周英芳遭遇下岗危机。之后凭借一点电工技术,周英芳来到恒菲机械工作。企业生产的不锈钢带产品体积大、重量大,产品在车间里的移动运输非常耗时耗体力,给工人带来不小麻烦。为此,用心的周英芳放弃业余时间,购买了大量机电类书籍,参加机电一体化课程学习培训,自学考取机械助理工程师资格,他坚信只要肯努力,终会有收获。 用技术解决一线难题 帮企业生产增效 2010年,经过一年的钻研和技术改造,周英芳研制的“电瓶轨道车”投用,不仅使运输钢带的载重量提高到十几吨,而且帮助企业节约了几十万元的设备成本。 “电瓶轨道车”研制成功使周英芳充满信心。此后,他结合生产时遇到的情况,又改良和发明一些生产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当时,不锈钢带的打包工作需要三四个工人一起完成,且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周英芳经过刻苦钻研成功研制“不锈钢带打包机”,解决了大体积产品打包的问题,自动化操作只需要1个工人就能完成,而且安全性大大增加。 2016年,周英芳改进不锈钢管板的加工设备夹具和加工工艺,使设备生产效率比原来提高1/3,生产费用下降40%;2017年,恒菲机械增加了汽封管部件点焊接业务,他设计了一台汽封管部件角焊缝自动焊接机,使焊接质量合格率达100%,工作效率提高一倍;2018年,他成功设计制造了一台重大型法兰自动打标机,不仅提高了法兰打标等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今年,他又发明了一种喇叭状工件加工用自动割槽装置,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益。如今,发明创造已经成了他工作的常态。 既是过硬的“工” 又是授业的“匠” 在周英芳看来,“技术出众,只能称之为‘工’;技术‘传帮带’,才能称之为‘匠’。”只有把技术传授给年轻人,把经验分享给团队,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2016年“周英芳工作室”成立,他积极参与“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项难题”等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电气自动化改造和应用中的实际难题。作为一名师傅,周英芳广收学徒、言传身教,先后带徒300余人,把30余年积累的技能水平和实操经验传授给青年工人。 从果树技工成长为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机械高级工程师、焊接技师,从务工青年到“浙江工匠”“浙江省劳动模范”获得者,周英芳表示,区里出台了对“金领”“银领”“蓝领”人才的培育政策、推动开展“奉化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一线技术工人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成长平台,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