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今年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力开展“您好,老兵”尊崇退役军人项目,以全区400余名困难退役军人为重点,从生活帮扶、精神关爱和价值重现三方面实施精准服务,受到了老兵们的广泛好评和社会良好反响。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提供入户走访594次,实施居住环境改造5户。该项目获得2021年宁波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赛银奖。 “三步法”形成服务体系 一是组建队伍,增强专业服务力量。做强服务队伍,整合公益力量,精心筛选锋之社、博爱、小草等公益团队,组建区“点亮红星”公益联盟,成员单位达12家。做精服务能力,依托成员单位专业优势,为困难退役军人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如委托小草实施线路改造,委托锋之社实施健康助医帮扶。 二是走访排摸,建立问题清单。分片区落实公益组织进行入户调查,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数据库。4月份对400余名困难退役军人集中开展上门排摸,建立一户一档,发现部分退役军人,特别是山区退役军人,存在疾病困扰、居住环境差、就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三是优化模式,确保帮扶精准到位。根据困难退役军人数量多、居住分散、需求多样等特点,创新推出“1+N+1”结对小组帮扶模式,即由1位项目联络人负责统筹对接,若干位专业志愿者动态满足帮扶对象就诊陪护、房屋改造等特殊需求,1位属地志愿者负责日常探望和应急联络;结合退役军人实际困难进行“一人一策、精准结对”,确保帮扶能送到老兵身边、送到老兵心头。 “三服务”推进全面尊崇 一是开展生活帮扶,让老兵不孤单。发挥联盟成员专业优势,为困难老兵提供“三改四陪五站”三类生活帮扶,提升老兵生活质量。实施助居“三改”,通过开展水电改造、无障碍改造、危房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截至目前,已完成“三改”3户,有5户正在改造中。实施助医“四陪”,通过入户陪伴、就医陪诊、住院陪护、康复陪训,提供一站式助医帮扶,截至目前已开展助医“四陪”57人次。实施助收“五站”,通过提高生产技能、帮助农产品销售和开展就业帮扶,提升经济收入。设立“红星课堂”,邀请农技专家上门开展田间地头现场教学3次;设立“红星超市”,帮助农产品销售十余万元;设立“红星驿站”,在区人才市场每招聘会现场,安排志愿者为退役军人推荐就业岗位,已开展4次;设立“红星基地”,选择16家优质企业打造退役军人就业扶持基地,为退役军人就业提供更优条件;设立“红星工坊”,为行动不便残疾退役军人介绍上门来料加工20余批次。 二是开展精神关爱,让老兵不埋没。开展“百星”系列主题活动,让老兵成为奉城最耀眼的“星”。开展“记忆百星”,通过入户走访,收集汇编老兵故事100余个。开展“绘致百星”,为104名老兵写生画画,进行线上线下“百星”展播,展示老兵风采,传播老兵精神。开展“礼遇百星”活动,在“春节”“七一”“八一”等节点,向他们发放拥军年历,带着他们观看军旅电影,将老兵画像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切实感受老兵的荣耀。 三是开展价值重现,让老兵不退志。根据老兵自身特长,建立技能库,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搭建多元化参与平台,常态化开展红色宣讲、基层调解、便民服务、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多渠道提升老兵成就感。今年来,已组织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26次,实现从受助者到帮扶者的角色转变。 “三机制”确保项目长效 一是专班督导,规范项目运作。建立以“区退役军事务局代表+公益联盟代表+帮扶对象代表”为主要成员的工作专班,形成“每年定计划、每季督进度、每月查落地”的督导机制,不定期对帮扶对象满意度进行抽查,并根据反馈结果制定落实整改方案。 二是设立基金,强化资金保障。以区慈善总会关爱退役军人分会名义设立关爱老兵基金,由区慈善总会对基金进行日常管理。目前已筹集资金十余万元,筹集到的资金将用于资助现行政策保障后基本生活仍有较大困难的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以解决看病难、生活难、遭遇突发性灾难等为重点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三是加强管理,完善队伍建设。依托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定期发布“您好,老兵”等相关项目岗位,实时记录志愿者实际走访情况,并将该时长作为优秀志愿者评选的主要依据;邀请市级专家,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志愿者分类分批进行针对性培训指导,扎实推进管理科学化、队伍建设规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