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08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电动自行车上楼“加把锁”

    赫兹

    日前,笔者在自家小区的电梯里注意到一张公告:电梯口将加装电动自行车阻拦器,防止住户在楼道违规停放、充电,并请住户及时处理楼道内的车辆。

    关于电动自行车上楼造成危害的新闻并不鲜见。今年5月,成都一男子将电动自行车推入电梯,不幸爆炸起火,使多名人员受伤,其中包括一名婴儿,令人痛心。此后,每每在楼道、电梯里看到电动自行车,笔者总是提心吊胆。如今,看到这样的公告,内心不禁叫好。

    此前,应急管理部公布《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其中要求,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单位和个人,最高可处以10000元的罚款。

    电动自行车上楼,一方面是物业管理人员及居民意识淡薄,加之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使然——方便充电;也有部分小区由于年代久远,基础设施不完善或缺少室外停车棚、充电桩导致。

    《规定》的出台,虽能有效减少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但对于住户的需求不应忽视,停车、充电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想要针对性解决此类问题,抓紧完善配套设施是关键。如划定停放区域,并配备公共充电桩,完善电费计算方式,解决车主后顾之忧。同时,应加强日常监管维护,实行人性化管理,落实服务保障。物业要承担起消防安全职责,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履行劝导、告知、巡查等义务。

    职能部门对于出台的新规,应做好宣传,加强法律法规与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危害性宣讲,提升群众警惕性,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对各个小区落实管理情况不定期开展“回头看”,制定科学考评机制,一旦发现违规情况立即整改,确保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