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嘉婷 通讯员 陈标 王锡权)“之前蛮担心的,怕不能在公办学校读书,现在烦恼解决了。”超竣电器制造(宁波奉化)有限公司的江西籍员工彭飞霞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是在奉化工作了8年的普通工人,区里今年推出的“链式助学”政策,不仅让他们省下了1万多元的子女就学费,还大大缩短了孩子上学的距离,这让她感到既省心又温馨。近日,奉化一项为产业工人量身定制的“教育新招”引发热议。 临近开学,外来务工产业工人(以下统称产业工人)的子女就学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记者从区教育局获悉,今年奉化有4000余名产业工人子女幼升小或小升初。按照往年入学要求,该类学生群体需提供社保缴纳、积分量化等相关凭证,才能就读公办学校。从网上报名情况来看,今年仍有较多产业工人子女因未缴纳社保或缴纳社保时间不够、量化积分不足等原因,不具备在公办学校就学的资格。 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牵头和联动单位,区总工会和区教育局双向联动、主动求变,创新推出“链式助学”政策。首先,通过扩班级、扩学位等方式,拓展实验小学、龙津实验学校、居敬小学、奉港中学等城区几所生源集聚学校的教育资源,保障符合户籍、居住条件的产业工人子女能够就读城区学校;其次,施行“定点招收”,降低锦屏中心小学、锦溪小学、新城实验小学、锦屏中学4所城区公办学校的入学门槛,确保符合社保缴纳和积分量化条件的产业工人子女能上城区公办学校;最后,在全区7个镇(街道)10余所公办学校开辟“凭居住证入学”绿色通道,做到能收尽收,为在村、镇打工的产业工人子女提供就读邻近公办学校的配套服务。链式衔接、环环紧扣的就学政策,圆了九成产业工人“一家人在奉安家落户”的美好愿景。 “让来奉务工人员的子女都能有学上、上好学、择近校,打通无门槛入公办学校就学的通道,这是助力奉化人才引留、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区总工会副主席许祯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将协同27个部门,以“匠心·蓝”工匠成才计划为载体,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破解产业工人生活、晋级等难题,切实提高产业工人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