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波 8月18日的三味沙龙,奉城的文友们讨论了文学与美食的话题。 美食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学最迷人的主题之一。古典名著中,从《水浒传》推出的“牛肉加美酒”的好汉专享套餐,到《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再到引发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蟠桃大会”……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桥段。古代生活百科全书《红楼梦》更是为读者奉献了无数美食:受到史太君青睐的“糟鹌鹑”,贾宝玉爱吃的“鸭信鹅掌”,晴雯爱吃的“豆腐皮包子”,宝钗和探春商议了吃的“油盐炒枸杞芽儿”……菜本身不算稀罕,妙在每一道菜式都贴合了人物的形象。书中宝玉挨打后想喝“小荷叶莲蓬汤”,王熙凤请刘姥姥吃“茄鲞”,大观园姊妹们赏菊举行“螃蟹宴”,都是借美食的衬托,描述了一幕幕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司棋大闹小厨房,是一碗鸡蛋羹引发的公案,后面的“玫瑰露”“茯苓霜”轮番上场,更一步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当后期贾母叹息“多多的人吃饭才有趣”,贾家的败落已经显露无疑。吃饭这件小事以更隐晦的方式成了贾家命运的“密码”。 文学作品中真正的美食,不在于奢华豪气,而在于贴合人心人情。《浮生六记》让人念念不忘的,是芸娘为青梅竹马的沈复留的那碗粥。《正红旗下》让人回味无穷的,是小年夜贫寒之家父女俩对着灯烛吃的糖瓜。《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出手就是“二十四桥明月夜”“好逑汤”“玉笛谁家听落梅”,这些匠心独运的美味珍馐,哄得洪七公把“降龙十八掌”的绝学都传授给了郭靖。但黄蓉说自己最拿手的是炒白菜、蒸豆腐、炖鸡蛋、白切肉……洪七公不愧是著名吃货,立马懂得其中关窍——家常菜做得好,才是真正的烹调高手。 当代小说中,也有将美食与文学结合得十分巧妙的佳作。潘向黎的《白水青菜》讲述了一个男性出轨的故事。妻子一道看似平淡无奇的白水青菜汤,却有着无穷滋味:“说素净,又很醇厚;说厚,又完全清淡;说淡,又透着清甜。而且完全没有一点味精、鸡精的修饰,清水芙蓉般的天然。”这道汤是妻子每日采购各种上好食材,精心炖煮三四个钟头做成的,就像这段在丈夫看来十分平淡的婚姻,其实是妻子日复一日的付出在维系。沈潇潇老师评价这部作品:“许多小说写到美食,常常只是一种外在的添加,这道清水白菜却融入、渗透到整篇小说的每一条筋脉和每一处细小的褶皱,获得鲁迅文学奖是实至名归。”沈老师刚刚完成了一部介绍和品味宁波湾美食的书籍,将于年底出版。书中的许多精彩篇章已经先一步见诸各报刊。写得出美食的人,必定是懂得享受生活美好的人。 当晚的沙龙上,文友章小鱼用古琴演奏了《神人畅》和《良宵引》,给割腥啖膻的欢快气氛,注入了一丝清幽的古意,仿佛饕餮盛宴后的一杯清茶,清心解腻。舌尖上的话题谈之不尽,我们相约下次沙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