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紫昀 卓芳玲 溪口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共有2800多亩,其中松林占90%以上,百年以上的松树有80多株,80年以上的有5000多株,50年以上的有20000多株,高大挺拔的古松是景区一道亮丽风景线。这片松林也被省林业厅确定为十大重点松林保护区之一。 溪口风景区的生态区位异常重要,松材线虫病入侵严重威胁着景区松林安全、生态安全、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是直接关系到溪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为此,我区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科学防治。尤其是2004年后,采用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和林相优化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防治方法,景区内死树逐年减少,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得到有效控制,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突出重点 合理规划 切实摸清管理范围内基本情况。景区内有专业人员调查并分类登记整个林区的松树情况,对生长80年以上的5600多株松树登记挂牌,对生长50年以上的20000多株松树分块登记。松材线虫病防治区域划分为核心防治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部分,并建立档案,做到心中有数。 防治中因区域采用不同方法防治,核心区域的大树不惜重金,采用日本松线光防治;其它区域的大树用宁波产免疫剂防治;另外杂交林的松树用白僵菌、噻虫啉喷粉。 把握时效 及时除治 景区护林防火员也是松材线虫病观察员,他们在日常巡逻中不断观察分析疫情,根据观察情况及时防治,一旦发现松树有病(如发黄现象),立即报告。同时,派专业人员不定期到景区查看松树生长情况,根据松树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手段,对死松树发现一株,及时清理一株。 应用科学方法清理死树。因景区松树密集,如砍树方法不当,会影响旁边一大批健康松树。组织专业队伍,用科学方法砍死树:在密集树林中,砍死树时,先去树梢,再用绳子拉,预先看好方位,避免伤害周边树木,避免因砍死树影响周边松树及林下阔叶树的生长。 综合防治 建立体系 防治松材线虫病工作面大量广,防治药品品种多、机器设备多。在市区两级森防站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下,采用药物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科学综合防治方法:药物防治以免疫制剂的注射、羽化期药剂喷洒等方法;生物防治选用肿腿蜂、白僵菌等。 2020年,溪口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投入免疫制剂4.95万瓶,基本实现风景区内上牌古松实现“零死亡”目标,当前免疫预防已成为保护松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喷洒噻虫啉2吨、施放肿腿蜂100万尾、花绒寄甲5万尾、悬挂诱捕器200套。近年来,通过药剂和生物相结合的科学综合防治方法,使景区古松高大挺拔、常绿永存,为景区增光添彩,受到游客的称赞。 全面检查 及时补救 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开展后,对防治情况检查分析。通过逐年累积经验,对不同胸径松树对应的药量、诱捕器的药量有比较合适的把控。如诱捕器药物诱捕天牛调换2次,诱捕器效果更佳。 每年防治后,对防治工作全面检查,检查后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补救。如检查中发现蒋母墓道山有2株松树松针发黄,区森防站专家实地查看,发现有松材线虫病感染症状,用宁波免疫剂再次注射,松树的松针经补救后又变青了;雪窦寺含珠林中最大的松树松针有点发黄,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使树木恢复生机。 强化队伍 优化林相 松材线虫病防治不同于一般病虫防治,防治技术含量高且复杂:防治药物品种多、机械设备种类多、设备操作有难度。自2004年起,建立了一支10人专业防治队伍,专门开展药物防治和死树清理工作。队伍建立后,请区森防站专家指导培训,熟悉打孔机、喷粉机、烟雾机等各种机械设备和药物种类及使用方法。目前,专业队伍人员稳定、素质高,每人都会熟练使用和保养各种机械设备,掌握药物调配和使用方法。专业队伍建立后防治情况明晰、防治方法好、效果佳、花钱少、便于管理。 蒋母墓道山750多亩树林是纯松树林,一旦松材线虫病暴发,全山松林有可能被毁灭。为确保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景区林木抗病能力,专门做好科学优化林相方案,完成对蒋母墓道山的林相优化:留养杂木,在稀疏的地方补种银杏、白玉兰、香樟、杜英、木禾和深山含笑等阔叶树4000多株。优化后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抗病性增强,效果较好。 今后,溪口将继续加大后期培育管理工作,确保景区绿色生态,植被良好,促进旅游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