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卓建青 王永达)不久前,溪口镇高山岩坑村居家养老的王大爷因跌伤严重,住院治疗近一个月,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经济上造成了一定困难。出院后托他人在村委会领取临时救助申请表,老人说:“不用特意去镇上跑一趟,确实给我们需要救助的老百姓提供了方便,感谢政府。” 近年来,溪口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准确把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镇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在养老服务、救助帮办、移民安置和退役军人服务等方面,坚持以“四个第一”加快提升公共服务职能。 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老龄化日趋严重背景下,群众对于居家养老和老年食堂的呼声日益高涨,溪口镇建立起“1+5+17+34”居家养老服务站和“1+7”老年食堂体系,即一家镇AAA级、5家村AAA级、17家村AA级和34家村A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以点带面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由一家社会团体对居家养老服务站实行社会化管理,搭建起1家中心食堂,7家村级老年食堂为架构的助餐服务网络。未来5年溪口将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医康养融合机制,全面提升我镇养老服务水平。 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溪口镇地处浙东四明山南麓,区域面积381.6平方公里,下辖5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户籍人口近80000人,因各行政村分散且山区村较多,群众至溪口镇行政服务中心不便,溪口镇将困难群众一件事救助联办申请表下发至各行政村,不仅可由村两委代办实现社会救助“零跑腿”,也可在溪口镇行政服务中心进行“最多跑一次”办理。阳光低保实现动态管理,托底保障日益健全,溪口镇通过第三方机构入户调查数据和浙江省大救助系统核对相结合的方式对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在调整低保在册人员时,工作人员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与村两委负责人和周边邻里探讨实际情况并与政策相结合做出研判,实现清退过程“零上访”。 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溪口镇目前共有水库移民1868人,分散安置在47个行政村内,涉及安置20名移民以上的村23个。为坚持“移民,让生活更美好”和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溪口镇统筹考虑、超前谋划,计划在5年时间里申报并验收水库移民项目25个,让村民、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做好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的有效衔接,为实现水库移民共同富裕打下基础。 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溪口镇现有退役军人2720人,2018年创建溪口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以红色为主题,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的退役军人之家,拓展提供学习、健身、文娱等活动场所。组织辖区内“两参三属”人员赴服务站参加浙江省荣军医院下乡的免费体检;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帮助困难退役军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0人;大力推广“甬尚老兵码”、宣传办理崇军卡500余人,做到退役军人满意度100%。服务站于2020年获评“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浙江省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水平,让百姓更满意。”溪口镇党委委员鲍俊波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