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A4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公安分局发布临近“双11”购物消费类 诈骗高发预警暨典型诈骗案例

    通讯员 奕超超

    “双11”购物消费类诈骗高发预警

    “双11”前后是购物消费类诈骗的高发期,犯罪分子在非法获取公民信息后,通过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快递员”等身份实施精准诈骗。奉化近期已发生多起此类案件。

    【案例一:冒充购物网站“客服”诈骗3000元】10月8日上午,西坞街道沈先生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冒充某购物网站“客服”,称在录入信息时因工作失误,将沈先生列为“商户”,每月要交500元会费。随后,沈先生提出取消“商户”信息,“客服”便以核实银行账户等理由要求沈先生转账,诈骗3000元。

    【案例二:冒充“快递员”诈骗17000元】10月17日,溪口镇李先生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冒充某公司“快递员”,称李先生的快递丢失,要为其理赔。随后,“快递员”便诱导李先生领取支付宝备用金,并以银行账户异常需要解冻等理由要求李先生转账,诈骗17000元。

    警方提醒:

    一、退货退款一般由买家发起。由卖家主动联系,并声称可双倍或多倍退款或者高额赔款的,就是诈骗!

    二、退货退款在官方平台简单点击操作即可,货款会按照买家的支付方式原路返回。要求添加微信、QQ离开原平台私下交易操作的,就是诈骗!

    三、以“刷流水”“提升额度”等理由要求买家从“借呗”“花呗”“借钱”“京东白条”等各大平台贷款并转账的,就是诈骗!

    四、向买家发送未知链接要求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重要信息的,就是诈骗!

    五、验证码和密码一样重要,要求告知验证码的就是诈骗!

    六、以“零投入、无风险、高佣金、日清日结”等理由邀请进行网络兼职刷单的,就是诈骗!

    网络贷款

    ■诈骗手法揭秘:“低门槛”广告+网贷APP

    【案件回放】

    2月19日下午,莼湖派出所接到市民王先生报案称,其因网贷被骗3万元。

    2月17日晚,王先生的支付宝突然收到一笔0.01元的转账,给他转账的支付宝昵称为“安逸信用贷~需要+我”。根据该昵称,王先生推断此人是做贷款的业务员,于是就互加了好友,以备今后有用款需求。

    第二天上午,“业务员”主动找王先生聊天,询问王先生是否有贷款需求,称其能提供低息快速贷款,并询问王先生的工作、有无贷款等情况。王先生没有怀疑,并如实告知。随后,“业务员”将王先生拉进了一个三人群,并在群里让王先生提供姓名、手机号等信息,声称群内的公司专员要审核。同时,“业务员”还发了一个APP二维码,引导王先生下载并完成注册,并通过软件申请一笔15万元的贷款。

    申请通过后,王先生尝试提现,但页面却提示银行卡信息有误。对此,王先生十分纳闷。他查看了自己在该APP上的账户信息,结果却大跌眼镜,真的有一个数字出错了(诈骗分子通过后台修改)。15万元就在眼前,王先生连忙询问“业务员”如何处置。

    “业务员”给王先生发了一张图,看上去很官方,还有公章,意思是如果要修改卡号,须向指定账户缴纳10%的保金。王先生信以为真,按要求转账1.5万元。随后,“业务员”又以王先生未按要求操作导致无法放款为由,告知须再转1.5万元。王先生心急如焚,未加思考再次转账,但最终还是无法提现。这时,王先生才反应过来自己是被骗了,遂报案。

    警方提醒:警惕“无抵押、低利率”网贷平台

    当有人向你推销贷款时,一定要小心。诈骗分子先让你在虚假贷款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信息,再以信息填报错误、贷款额度被锁定等理由,诱骗你缴纳保证金或者解冻金。任何声称“无抵押、低利率”的网贷平台都有极大风险。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冒充“公检法”

    ■诈骗手法揭秘:“公安调查”+“冻结账户”

    【案件回放】

    4月12日,萧王庙街道的吕先生在手机上网时看到一条反诈宣传信息,联想到自己去年在网上办证时被骗800元,便通过浏览器搜索“办证被骗的钱能否要回”。

    经过一番搜索,吕先生找到了一个“网警”,并添加了对方QQ联系。吕先生详细描述了自己办证被骗的经过,过了不久“网警”就给他发了一个截图,称已经将被骗资金拦截,但需要认证吕先生身份,且必须将钱转入指定银行账户才能认证。若认证无误,就会将被骗的800元资金和认证资金返还给吕先生。

    吕先生考虑到自己以往常常能通过搜索查询解决一些问题,且“网警”也提供了“工作证件”“照片”等信息,吕先生信以为真,就将自己卡内所有余额共2501元都转到指定账户。完成转账后,“网警”又发来“催款”信息,称金额不够,要求吕先生网上申请贷款5000元并打入同一账户,才能完成身份认证。吕先生这时候意识到是个骗局,就匆匆赶到萧王庙派出所报警。

    警方提醒:转账汇款自证清白是诈骗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你转账汇款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网络刷单

    ■诈骗手法揭秘:兼职刷单+高额佣金

    【案件回放】

    小林是尚田街道的一名学生。正值暑假,他闲得无聊,就四处打听赚零花钱的路子。8月8日上午9时许,小林扫码进了一个某宝刷单群,通过该群,他试图根据群内发布的刷单信息,以赚取佣金。

    加群后没多久,群内就有名为某店“客服”的人称可以带大家刷单。小林心动不已,二话不说就跟着“客服”开始刷单之路。

    “平台检测到你存在刷单行为,需要你提供5倍的财力证明才能解除限制。”操作到一半,小林被告知,自己的账号受到了限制,无法继续刷单,须向指定账户转账刷单额的5倍金额,也就是5500元才能恢复正常。同时,对方也承诺,待账号正常后,5500元将原路退回到小林的银行卡上。

    满脑子想着赚钱的小林,听到“客服”承诺5500元将全部退回,他放松了警惕。次日上午,他凑齐5500元,立即联系“客服”,询问下一步如何操作。“客服”先是要求小林提供财力证明,也就是账户金额的截图,随后要求小林向指定账户转账。天真的小林一一照办,将5500元转了出去。

    完成转账后,“客服”一改之前的热情,玩起了消失。苦等的4个小时里,小林发了很多消息,但始终处于“未读”状态。此时,小林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向尚田派出所报警。

    警方提醒:所有刷单都是诈骗

    所谓刷单,就是通过网上购物方式为网店刷信誉或者充值刷流水,网店向刷单者返还货款并支付佣金的违法行为。诈骗分子往往以兼职刷单名义,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你投入大量资金,再把你拉黑。千万不要轻信兼职刷单广告,所有刷单都是诈骗,不要缴纳任何保证金、押金。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网络交友

    ■诈骗手法揭秘:虚假“爱情”+突发“借钱”

    【案件回放】

    今年5月底,章女士在一个投资微信群里认识“李军”,平时经常在群里聊关于投资的内容。后来,“李军”主动加了章女士微信。在后续交流中,“李军”声称自己是美籍华人,而他本人则是美国驻伊拉克执行维和任务的士兵。

    不仅如此,“李军”还给自己塑造了一个悲情人设,在其悲惨身世的诉说与日积月累的关切下,章女士对“李军”产生同情,也萌发爱意。

    此后,两人感情迅速升温,有一天,“李军”称将军要派他去执行一项危险的任务,可他并不想去,希望章女士以妻子的身份向他的将军申请提前退休,并给了章女士一个邮箱地址,要求章女士按照要求填好表格发邮件过去。邮件发送后,该邮箱发来一个卡号,要求转账1.3万元作为退休费用。出于对“李军”的信任, 章女士进行了转账。

    之后,尝到甜头的“李军”露出诈骗的“獠牙”,不断要求章女士“打钱”。章女士被“糖衣炮弹”冲昏了头脑,累计转账17万元。

    完成一系列转账后,章女士身心俱疲,特别是经济上的压力,她已无力承担。当“李军”再次以“飞机被马来西亚警方拦截”为由索要15万元时,彻底打破了章女士的“幻想”,她断定“李军”是个骗子,连忙向溪口派出所报警。

    警方提醒:网恋还能赚大钱一定是诈骗

    当陌生人加你为好友时,一定要小心。诈骗分子往往先以甜言蜜语或者献殷勤等方式博取好感和信任,再向你推荐所谓“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的网络投资平台。当你越投越多时,就会把你拉黑。从网恋“一见钟情”开始,到参与网络赌博或投资诈骗结束,直到受害者倾家荡产甚至背负巨债,这就是“杀猪盘”诈骗。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推荐股票

    ■诈骗手法揭秘:“理财导师”+虚假平台

    【案件回放】

    近日,锦屏街道的投资者吴女士就遇到微信荐股骗局,最终被骗110000元。

    一个好友申请,开始了吴女士这段被骗的经历。昵称为“夏依然”的网友,展露“资深股民”模样,偶尔会给吴女士推荐股票。8月25日上午,“夏依然”再次发微信消息给吴女士,内容是有关某基金的投资。这回,对方还发来自己的收益情况。有炒股经验的吴女士知道该基金小有名气,但一想到今年6月曾遇到过冒充公检法的骗子,还被民警当场劝阻,就有些犹豫。可对方不依不饶。期间,“夏依然”疯狂推荐,称每个项目均有第三方机构担保,每次投资均保障本金和利息安全,鼓动吴女士对该基金投资。

    8月26日,按捺不住内心想要赚钱的想法,吴女士同意投资。随后,“夏依然”发来一个链接,指导吴女士通过链接下载“XX基金”APP,而且再三叮嘱吴女士不要通过手机商店搜索APP名称下载(冒充正规APP的山寨软件)。

    按照“夏依然”要求,吴女士下载了APP,注册了账号,还绑定了手机号、身份证号和工商银行卡。刚开始,对方先让吴女士体验一段时间,吴女士第一次充值100元,成功提现130元,第二次充值1000元,27日中午成功提现1080元,这让半信半疑的吴女士立马信服,准备加大投资。此时,“夏依然”提出,若要加大投资,需要开通会员,开通市级资格后,10分钟就可以充值10万元,但首先需要向指定账户汇款8万元验资,验资无误后,将全额返还。尝到甜头的吴女士没有多想,二话没说转账8万元。转账完成后,“夏依然”又称吴女士自行激活导致无法提现,需要再汇款8万元解冻。吴女士一头雾水,察觉可能被骗,连忙说要报警。“夏依然”为稳住吴女士,主动提出帮忙凑5万元,吴女士只要承担3万元即可。眼看8万元已被套牢,吴女士便抱着侥幸心理又转账3万元。一段时间后,当“夏依然”声称前期转账的资金涉嫌洗钱,需要吴女士再次缴纳11万元保证金时,吴女士再也坐不住了,遂向大桥派出所报警。

    警方提醒:群里只有一根“真韭菜”

    一进股票群,套路深似海。“老师”“学员”都是托儿,炒股软件都是假,只有你是“真韭菜”。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假冒熟人、领导

    ■诈骗手法揭秘:用熟人头像加好友+“借钱”

    【案件回放】

    6月30日,家住岳林街道的邬先生,经历了这样一场冒充“领导”的骗局。

    “6月29日晚上6点左右,有陌生人加我微信,自称是村书记。”邬先生说,由于之前在村里当过村长,而陌生人微信名用的刚好是某书记的名字,于是便通过好友验证。

    “书记”称,该微信账号是他私人的微信号,聊天中,“书记”还特意关心邬先生的工作近况。因对方是领导,平时关系也不错,邬先生就没有怀疑。期间,“书记”让邬先生于6月30日上午9点到他办公室去找他,而邬先生正好也有事情,所以就答应了。6月30日上午8点30分左右,邬先生正赶往村里,“书记”突然在微信上提前找到邬先生,委托邬先生处理点私事,要求邬先生作为中间人帮忙向其上级汇一笔款。“书记”还称,他会把钱先转给邬先生,再由邬先生把钱转出去。邬先生同意了。没过多久,“书记”发来一张转账10万元的截图(伪造),问邬先生有没有收到。邬先生确认后,发现没有收款信息,“书记”就谎称是系统延迟,24小时才能到账,要求邬先生先行垫付。看到眼前的转账截图,邬先生也没多想,向指定账户转账10万元。

    完成转账后,“书记”并没罢休,要求邬先生再打一笔。此时,邬先生察觉到问题,就给书记本人打了个电话,告知被骗,遂报警。

    警方提醒:熟人借钱要先核实

    无论是谁,通过微信、QQ、短信让你转账汇款,一定要用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切勿盲目转账。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买卖游戏币、账号

    ■诈骗手法揭秘:“低价充值”+“充值解冻”

    【案件回放】

    7月13日上午9时许,岳林街道的高中生小王玩厌了某款游戏,打算出售游戏账号赚一笔钱,于是就在“某某猫”交易平台发布了出售信息。当日上午10时许,有“买家”通过QQ找到小王,提出购买游戏账号的意向。

    小王一边惊叹网上卖号的速度,一边着手和“买家”交易。没过多久,“买家”晒出一张交易截图(伪造),称已将购买游戏账号的1000元汇至“某某猫”交易平台。

    截图界面和交易平台一模一样,上面不仅有1000元订单金额,还显示平台“已认证”的字样。随后,“买家”又提出,为登记安全过户,双方都需在平台上交1000元保证金,待交易完成后将全额退还。还没等小王反应过来,“买家”给小王发了一个链接(伪造的假网站),要求小王点击链接进入网页,并按照网页上客服的指导(假客服),扫描指定二维码转账1000元。

    小王见交易截图如此逼真,信以为真,也就没有登入官方平台核实,按要求转账。可谁知,完成转账后,“买家”竟称还需转账3000元用于担保。此时,小王母亲恰巧路过,在了解小王的交易经过后,意识到可能被骗,向岳林派出所报了警。

    警方提醒:私下交易存在被骗风险

    买卖游戏币、游戏账号时,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不要轻易点击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一定要在官网上操作。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