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雪雁 单晓峰 溪水悠悠,小路蜿蜒,绿瓦青苔的古朴老屋,炊烟袅袅……在这宛如山水画般的村子里,藏着几家民宿,未曾粉黛、未经雕饰。它们和其他古朴民居融为一体,安静地定格在谢界山美丽乡村画卷之中。 党建引领,激活沉睡资源 沿着蜿蜒而上的爬山古道,可以俯视谢界山村传统民居屋顶,优美雅致的风貌不负“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之名。谢界山有良好的生态优势,村内山林、古道、梯田、果园等,都是村庄宝贵财富。但村里也存在着空心化、老龄化、村民收入水平低等问题,制约着村子发展。近年来,一群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的年轻人组成的谢界山村党支部,成为这个小山村最鲜活的力量,他们以大胆的构想、踏实的行动,带领谢界山村闯出一条打造民宿聚集区的发展之路,唤醒老屋、山林、田地、农特产资源,让民宿经济成为助农增收的载体。 从0到1,谱写振兴画卷 谢界山村自2015年尝试引进民宿,到2018年第一家民宿——“柿子红了”品牌旗下的“燕来山田”落地生根,历时3年。期间有过无数次的接洽、谈判、规划,也经历部分民宿选择退出等种种波折,但这些都没让谢界山村退缩,村党支部书记陆宝法称之为“好事多磨”。 同步经受磨砺的还有这支基层党组织队伍。在村里开一家民宿并非易事,涉及村民住房、土地等方方面面。以陆宝法带头的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逐渐让村民认同民宿方案。宁波江南山水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柿子红了”投资商严涛表示,“谢界山村做民宿的自然条件算不上好,但是村党支部的干劲和决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实现零突破之后,后续民宿引进越来越顺利。谢界山村目前已有四家民宿,其中两家开业,两家还在建造,预计明年年底前可开业运营。第五家民宿在洽谈中,第六家也有了初步规划……一步步,谢界山村距离“开10家民宿”“打造民宿聚集区”的目标越来越近。 第一批民宿建立给村民带来了经营性收入,并带动了就业。一部分村民到民宿工作,还有一部分村民依靠民宿带来的客流做起了小本生意,实现增收致富。 锚定方向,讲好乡愁故事 一到谢界山村,就能看到村口竖立的大幅村域规划图,图上标注着已建、已签约、招商和自营民宿位置,还规划了咖啡屋、田园、农庄、棋社等项目,这显露出了谢界山村的“野心”。 “这里可以打造成书屋、茶室,游客可以静静坐下来喝一杯茶、读一首诗;这里可以打造成亲子田园,小朋友们体验种菜、农耕……”严涛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来谢界山村,因为“柿子红了”正计划在这里打造另一个集民宿、乡村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项目,留住满怀乡愁而来的游客。这和谢界山村规划不谋而合。 作为“领头雁”的村党支部坚持开阔自身视野,立足长远发展。引入民宿、激活闲置农房是第一步,但同质化、脸谱化的“网红”民宿集合并不是谢界山村谋划的未来。在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丰富业态同时,谢界山村还要用好扎根于本村的自然农耕文化,守住诗意底蕴。“要把房子‘种’在田园里,把民宿融入谢界山村,让村民发自内心感到自豪。”陆宝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