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傅新欣 区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一届区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扣全区发展大局,以作风大整治为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是全区党员干部的本色,更是区委向人民群众作出的承诺。近期,在抗击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中,全区2001个基层党组织第一时间动员,69个机关党组织、1000余名机关干部主动下沉,689名医务人员紧急驰援,积极参与秩序维护、物资运送、小区值守等,鲜艳的“党旗红”总是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树旗帜讲政治 正风肃纪转作风 五年来,一届区委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事关奉化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组建“作风办”,创新推出“周一夜访”“五大员”“红黑榜”等特色载体,提振全区干部精气神,从严从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同时,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实施“周自学、月集中、季交流”等学习机制,大力开展“思想大解放”活动,推动干部作风整治纵深发展。 五年来,累计开展专项行动86个,各类督查调研3200余批次,办理领导批示指示487件次,开展正风肃纪行动3349次;累计走访村社339个,接待群众876批1836人次,化解和办结各类信访事项153件,帮助解决(调研)民生实事556件。 优化营商环境 形成人才“引力场” 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五年来,区委扎实做好“加速南融合、念好山海经、做强增长极、建设新城区”四篇文章,聚焦重大平台突破攻坚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累计完成浙商回归到位资金428.8亿元,市外境内资金到位522.5亿元,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5个,中交城投、中国金茂、瑞凌、锋成等一批高端项目纷纷抢滩布局。 围绕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实施“凤麓英才”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等人才引进工程建设,新增博士174人、硕士1477人、顶尖特优人才88人,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2家、院士工作站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实现零的突破,“最美桃花源,最好青创地”城市品牌不断打响…… 同时,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办”,“一证通办”民生事项实现率达100%,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企业开办时间分别提速50%和29%,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聚焦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五年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民生、交通、教育、医疗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中山公园、仁湖公园、凤山体育公园、龙潭湿地公园改造完成,城市文化中心、奉化体育馆、未来城科普中心投入使用;区域交通更加完善,新改建干支路53条,打通中山路、长汀路等“断头路”11条,机场快速路南延、汇诚路、203省道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教育设施更加齐备,新建改建学校(幼儿园)39所,奉化中学新校园、上师大附属学校建成投用;医疗保障更加完备,宁波第一医院落地奉化,区中医医院新建、区人民医院动迁,一批医疗卫生事业基础设施即将投用…… 五年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完成“十年翻番”任务,全区家庭年人均收入1.1万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全面消除,2021年前三季度我区生产总值达570.7亿元,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回望五年奋进路,我区的发展成就令人欣喜。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全区党员干部将继续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前行谱新篇,以再创业的激情和担当积极主动作为,为奉化“跨越发展、二轮攀高”、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