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2月2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溆浦村传奇

    通讯员 应国民

    王溆浦村有多处文物点,其中两处尤为引人注目。

    第一处文物点王氏宗祠,名“滋德堂”,建于清中期,现为村老年协会活动室。该建筑高大宽敞,用材讲究,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前后两进,左右设厢房,占地六七百平方米。第一进门厅面宽七开间,明、次间前后设廊,前廊双步,卷棚饰顶,梁上雕饰戏曲人物。明间前檐柱下有覆盆,上雕刻缠枝花卉纹。第二进正殿面宽七开间,明间梁架五柱九檩,五架抬梁带前双步后两个单步。次、梢、尽间用中柱。厢房单层,前设廊。由于做过多年的粮库,又曾遭人为破坏,建筑局部有损毁,人物雕刻局部被凿,但已基本修复。

    该村的另一处文物点在村东面,名“纯贤房”,民国建筑,是著名“红帮裁缝”王才运故居,距王氏宗祠不到百米。该建筑坐西朝东,占地约1000平方米。正屋为堂前,两侧为大房,因年久失修倒塌,现为天井,存北厢房和东偏屋。大门朝东,仿牌楼式,梅园石槛框,门楣雀替雕刻凤衔牡丹,门额被泥抹。北厢房两层单檐,硬山造,观音兜式山墙,面宽四开间,梁架五柱八檩,前出廊,一步架。东偏屋亦两层,单檐,面宽三开间。上世纪30年代,王才运侄子王仁泰于北厢房西侧建屋五间二弄。王才运故居,也因解放后用作粮库,整体改动较大,格局保存已不完整。

    如果说,古代的王溆浦村传奇充满苦难,那么现代的王溆浦村传奇谱写者便是“纯贤房”主人——红帮裁缝的杰出代表王才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带着融合中西服饰特点、在日本创制的早期中山装,来到当时上海滩知名的红帮裁缝店“荣昌祥”(由王才运开设),要求以此为基样,做一套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新服装。王才运等服装师凭着高超手艺,丰富经验,精心制作,反复修改,我国第一件中山装便从他们的手中诞生了。后来的中山装都以这套服装为母本。上海市图书馆馆藏的1927年3月26日《民国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则“荣昌祥号”的广告:“良众必备中山装衣服。式样准确,取价特廉。孙中山先生生前在小号定制服装,颇蒙赞许。敝号即以此样为标准。兹国民革命军抵沪,敝号为提倡服装起见,定价特别低廉。如荷惠定,谨当竭诚欢迎。”这则广告连登3天。

    “荣昌祥”最盛时,拥有资金10万银元,职工200余名,成为当时沪上最完备、最著名的呢绒西装店。王才运在离开上海前,把他经营20余年、正如日中天的“荣昌祥”交给外孙女婿王宏卿经营,并把大部分资产以分红形式分给门生,让他们自立门户。当时南京路开店很不容易,立户资金需2万元之巨。他们的门生靠他分给的资金纷纷寻址开店。因而奉化人开设的西服店,在上海繁华街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王溆浦村人,便在南京路一带开了10余家呢绒西服店。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王兴昌、洽昌祥、裕昌祥、王荣康、王顺泰、及大方等。由于王才运对上海西服业的发展起了十分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被誉为“上海西服业的鼻祖”,红帮裁缝的代表。

    本稿源自《江口》散文一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