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康诗文 实习生 应张磊 去年初,区民政局提出“共享绘”社区治理模式,该模式核心要义是“共商社区治理难事,同享美好时代发展成果,齐绘社会主义繁荣盛景”。相比原有“自上而下”的社区治理方式,“共享绘”模式更亲民,流程更简化、更有序,邀请的居民代表来源更聚焦,协商主题更平和、更有目的性。 模拟演练 发挥专职社工引领作用 “我希望可以有阅读的空间”“最好能有健身空间”“如果能有老年培训班就好了”……去年,一场由区民政局和锦屏街道南溪社区共同举办的“共享绘”居民议事厅模拟活动,围绕“如何让社区老年服务更贴心”议题,在27名社工的组织参与以及社区居民代表的积极支持下,开启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社区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老年服务的重要阵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也呈多样化的态势。如何提升社区老年服务专业化水平,需要积极探索。”社工沈宏勋表示。活动前期,社区通过宣传海报、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向居民发起邀请,活动正式开始时,前来观摩和出谋划策的居民络绎不绝,我区“共享绘”居民议事厅的27名专职社工全部到场,围坐在一起,用模拟演练方式,向社区居民演示及宣传如何开展社区自治,受到一致好评。 据悉,南溪社区共有住户2230户,60岁以上老年人占10%,目前拥有锦屏街道唯一一家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休闲活动集中在中心内,配备有阅览室、棋牌室、按摩室、观影室等活动场所。“今后,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议事模式,让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将居民意见听进心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建萍倍感欣慰。 除了南溪社区,岳林街道秀水社区、锦屏街道阳光社区等也积极组织开展模拟活动,专职社工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居民在今后的议事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三社”联动 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共享绘’居民议事厅活动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之一。”岳林街道民主社区专职社工陶彦希告诉记者,在有了充足的模拟演练经验后,社工把一场场“真枪实弹”的实操议事活动搬进了各个社区。 作为一种创新的社区治理议事方式,陶彦希在民主社区召开“共享绘”居民议事前,预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邀请社区居民积极报名、踊跃参加议事厅活动,收集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筛选后确定一个探讨主题。 最终,“如何提升桥东岸路开放式小区居住环境问题”成为民主社区第一次议事主题。议事会上,在简单介绍了何为“共享绘”后,主持人陶彦希宣布议事规则、发布议事主题后,她便抛出第一个分议题:“提升居住环境的内容有哪些?”经过3分钟思考,与会7名居民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各自发表了较为成熟的观点,主持人始终保持中立原则,并协助总结他们发言的重点。 当天的议事会共收到5大类、12条建议,经过分类、合并、投票,居民对得票最高的三个原因“报刊箱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商铺存在乱打洞等现象,破坏外墙整体感”“飞线现象严重,安全隐患多”再次开展发言,票选出“整治飞线”和“更换报刊箱”为最佳行动方案。这种通过统计得票数占多数的观点、由主持人引导居民达成共识的议事方式,有效减少了“无用”观点,为治理工作指明了大致方向。议事会后,陶彦希张贴公布了最佳行动方案,部分问题已整改,同时在街道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今年6月对桥东岸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居住环境。 除了通过“共享绘”居民议事平台,民主社区还通过公益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志愿者等社会组织资源来实现社区自治,其中“益家人”项目成为该社区居民自治的一个重要节点。“益家人”项目由提供理发医疗等惠民服务、开展环境卫生洁美专项整治工作、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平安和谐、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及共建文明社会五部分组成,满足了社区内部基本需求,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了社区治理效能最大化。 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为支撑的“三社联动”理念,为民主社区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多元支持,也为其他社区治理未来的探索之路指明了方向。 学习探索 不断提升居民自治效能 社工沈爱萍把演练时探讨的“为老服务”相关话题“搬进”锦屏街道东门社区。 实操中,沈爱萍发现,虽然议题相似,但与会主人公由社工“扮演”的居民变成“真正”的居民后,相关问题却接踵而至。居民不了解“共享绘”议事厅是什么、不知道该如何走流程、发表观点时其他居民插话、主持人控场难等问题不禁让沈爱萍感慨道:“居民自治不能仅停留在模拟演练和社工培训上,而应该将这种模式大范围推广到基层、宣传到居民,让居民都切切实实了解这种模式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参与进来。这就要求我们社工大力去组织开展议事厅活动,在一次次模拟演练和实操中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有效提升议事方法和实际运用能力,并在活动结束后解决实际问题,才算真正造福群众。”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社区39个,总管理人口超过224492人,庞大的人群管理,仅靠居委会的力量非常有限。2020年,开放空间会议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我区各个社区协商议事中。在此基础上,2021年,“共享绘”社区议事机制在我区3个镇(街道)18个村(社区)落地开花,居民自治已逐步成为社区治理重要一部分。至目前,“共享绘”项目已为我区解决6大类社区治理问题,培养27名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关注的是社区的人和事,回归社区的自治功能,发掘社区的真实需求,自下而上形成议题,激发居民深度参与,在治理中培养居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意识,为社区赋权增能,让社区成为有机的治理共同体。”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巩固基层政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都为推进我区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根本遵循,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居民自治效能的重要抓手。 多措并举 激发社区自治内生动力 社区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如何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内生动力的关键要素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为社区赋能减负。政府有关部门职能下放要按实际需要,跟上一系列人力、财力、物力配套,充分为社区赋能;公开职责、政务清单,加强公众监督等措施,厘清社区权责边界,减少社区工作条块,压缩各类报表台账,删减不必要的考核、检查等事项,持续为社区减负,推动社区着力聚焦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回归社区治理和服务本质,增强社区参与自发性、自觉性,形成基层治理良性互动新局面。 同时也要尊重居民主体地位,激活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从居民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出发,满足物质、文化、心理、情感等不同方面的合理需求,在开展社区具体活动的计划初期,及部署启动、实施过程、总结表彰等各个阶段,均深入社区、入户走访、询问沟通、听取呼声,及时整合、吸收大家的意见建议,汇集形成社区居民的共同意志,让居民在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的实质性参与和切身体验中不断“降解”无权感,强化社区认同,推动形成参与社区治理的“自觉”,让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得到充分彰显。 还要创新多元化治理平台,畅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全面整合基层党组织、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和力量拓展社会服务内容,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社区事务公开、在线听证、民主协商评议、居民留声等机制,开通线上社区“直通车”,多渠道提供参与路径,更好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更要注重情感培育,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价值认同。需要立足居民社区“聚居性”空间特点,实施情感治理、加强情感投入、注重情感互动,借此催生社区意识和共生关系,打造同质性的社区共同体。民主社区“家”文化空间的打造让社区有温度、有热度、有态度,实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效能最大化的生动例子。 “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自己家园自己管好,这样我们社区管理事务就会越来越轻松。”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