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2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离家出走,谁之过?

    喻兴萍

    2月21日,本报第2版报道了一则题为《未成年人赌气离家至新疆流浪 多部门携手千里接回》的报道,读完让人揪心和后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根据报道,小何是因为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经常被父亲责备而离家出走的。事实上,近年来像小何这样跟父母赌气离家的事件并不鲜见,而且当事人的年龄越来越小。这样的现象让部分家长感到困惑:不就是责备几句吗,现在的孩子为何如此任性?

    也许问题并不是出在单纯的家长批评中,可能是长久以来不顺畅的亲子沟通,家庭教育不当所造成的。15岁的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父母离异后,本就缺少母亲关爱的小何,最亲的人便是父亲。而父亲的长期责备,会在孩子心中积累恐惧和压抑,让他最终做出疯狂的举动,所谓的“成绩不理想受责备”不过是导火索。

    笔者以为,家长面对此类事件,若只看到孩子的任性大胆和“心理素质差”,甚至为此而大声质问、打骂孩子,那终究是没有对症下药,并不能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真正有意义的做法,应该是拿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当他们有疑惑有需要时,心平气和地倾听、沟通,给孩子更多的关心,走进他们的世界。同时,要转变大人高高在上的角度,于细微处关注,在是非上把关,不要只在孩子犯错后粗暴地打骂,多尊重孩子。既要关爱,也不能一味迁就;既要疏导,也不能在原则问题上放任。让孩子在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中,学会尊重和关爱,培养起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治标又治本,以避免孩子离家出走等事件的发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