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A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0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后学种菜

    徐国平

    我有几个老年朋友,退休后学着种菜,颇有收获。他们常把种的蔬菜送给我,还饶有兴趣地向我介绍种菜的乐趣和对身体的好处。看着他们红润的脸色、硬朗的身体,感到他们说的是发自内心的体会。据了解,退休后学种菜的“银发一族”有不少,而且队伍还在不断扩大。

    挚友老孙学种菜已有六七个年头。他在老家开垦了三分地,种了十多种蔬菜。每当收割时,他就会送一份给我尝尝鲜。从他那里,我了解到种菜的一些情况。他的体会是:开头有点难,边学边实践;乐在活动中,怡情又健身。

    老孙是从工厂退休的,过去没有种过地,种菜要从头学起。他向菜田旁的农友请教,从种丝瓜开始。他将土地平整后,在市场上买了几株丝瓜秧种下,在丝瓜藤长到一尺左右时,搭了个简易的竹棚,让藤须沿着竹杆向上爬。因为是“生地”,结出的丝瓜个头大。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很高兴。但接下来种番茄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番茄快成熟时,馋嘴的乌鸦飞来啄食,要布网防御。时逢梅雨季节,连续几天阴雨后太阳一暴晒,整株番茄萎缩腐烂。他看了电视里的科普节目,才知道这是温湿度太高引起的。他还碰到过蔬菜轮作问题。豌豆是一年生攀援植物,对土质要求较高,同一块土地要四五年后才能再种,否则豌豆长不大,产量很低。他就吃过这个亏,请教了老农才知道。茄子、青瓜、南瓜等蔬菜作物也要轮作,原来种菜也大有学问。此后,他不仅向有经验的菜农讨教,还通过电视、报纸学习有关知识。当他在网上看到南瓜可以人工授粉时,便在引进的小南瓜上尝试。两株南瓜秧结了56个南瓜,个个又甜又粉。他又引进优质的玉米种子,种出的玉米不仅口感好,还有药用价值。我说:“你快成种菜专家了。”

    从机关退休的老陈种菜有十来年了。每当朋友相聚时,一提起种菜这个话题,他就意兴盎然。老陈对种菜的经验之谈是“把节”。方言说的“把节”原意指勤快,用在种菜上倒很合适,因为种菜一定要“把住节气”。“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如果错过了时节,就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农谚还有“处暑萝卜白露菜”之说。处暑过后,先种“一点红”萝卜,过一个月后种圆萝卜,再过半年后种“浙大长”萝卜。这样一波接一波,家里吃的萝卜不会脱节。白露后种菜,先种鸡毛菜,以后陆续种青大头、黑油筒、茭菜、黄秧菜还有“北京小杂”。现在有了黑网遮阴技术,可以提前播种。多年的种菜实践,使老陈积累了不少经验,讲起来头头是道,令人赞佩。

    王师傅是与我相处几十年的朋友。已过古稀之年的他身体壮实,腰板笔挺,走起路来“蹬蹬”响,连小伙子也追不上。我问他有什么养生之道。他说:“我不吃保健品,也没有运动,就是坚持种菜。在阳光好、空气好的田野里,翻土、削草、施肥都是‘有氧运动’,晒晒太阳出出汗胜过吃补药。”看来适度劳动对身体确有好处。

    我接触的那些喜欢种菜的老年朋友,都把种菜作为晚年生活的一种乐趣。正如一位朋友说,在田间劳作,忘了忧愁、去了烦恼、减了压力,收获时还有成就感。吃着自己亲手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安全又“乐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退休后,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是提高生活品质、促进长寿的有效途径,值得鼓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