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芳 一个班级卫生工作的好坏,可以折射出这个班的精神面貌。班级卫生工作,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心之一,管理顺手,会变得相对轻松。下面,笔者谈谈我们班级里的一些做法。 一、增强卫生意识,促使习惯养成 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为了使班级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我会定时让学生捡拾桌椅下的垃圾和桌洞里面的垃圾。教育他们不随地乱扔垃圾,见到纸屑随手捡起,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些习惯,虽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但我相信只要老师反复强调,孩子们会逐渐形成好的卫生习惯。记得有一次,我见班里一名同学主动捡起走廊里的一张纸,就立即在班里表扬她的行为,所有的孩子都向她投去羡慕和赞许的目光,下课后都纷纷捡拾地面上纸屑。所以,抓住时机适时表扬也会增强孩子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师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学生的表率。要教育学生讲卫生,教师自己必须要做一个讲卫生的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便是这个道理。为此,我对自己严格要求,时时处处注意为人师表。 班主任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我每天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讲台及讲台周围,打开没有打开的窗户;看到地上的碎粉笔纸屑就弯腰去捡;桌子歪了,替学生拉一拉;见同学的衣服不整齐,帮他整理好…… 三、细化卫生工作、明确责任分工 1.排好值日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根据我们班的具体情况,我把教室以及公共场地分成若干个小部分,由每天的值日生负责其中的一个小部分,实行岗位责任制,每天指定人完成一部分卫生。排好值日表,在值日表上写好每一位同学负责的区域。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2.培训值日生。值日生有好的值日技巧,可以事半功倍,所以我很重视值日方法的指导。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我会每周布置两三次卫生技能作业:练习扫地、拖地,擦窗、擦瓷砖,清理书桌,收拾垃圾等。如何扫地、拖地,何时拖地效果最好,我都在班会课上集体讲解值日技巧,然后再和值日生家长一起进行个别指导,争取每一名值日生都获得合格的“上岗证”。 具体的做法是:五个值日大组按周一到周五进行安排。轮到周一同学值日时,把所有的值日生集中在一起,手把手教学,先教扫地,第一步握扫把姿势,第二步扫地要领,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再教拖地要领,接下去教擦黑板、擦讲台桌、擦瓷砖、擦书包柜、倒垃圾、套垃圾袋、关窗、关电灯、关电扇、拉窗帘、关门等。这样依次轮流,每天教一组,到第二周,由扶到放,站在旁边纠正错误。到第三周,放手让学生干,随时抽查。这样一学期下来,孩子们基本上能养成打扫卫生的习惯。到二三年级时基本不用管了。 3.确立值日制度。每组值日生里挑选一个认真负责的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值日工作,并负责记录组员的迟到以及打扫的情况。值日生每迟到一次或值日拖拉,第二天继续值日一天,再次迟到或者值日时拖拉,值日一周。当天的值日检查结果由值日组长汇总,利用早读或中午时间主动报告班主任。我天天听取卫生小组长汇报值日情况,即使因为临时有事不能当天汇报也要利用第二天时间及时补上。 4.加强对卫生工具的管理。对于卫生工具的摆放,我也进行了一番管理。扫把统一整齐摆放在教室后面的墙柜里,值日后,拖把必须清洗干净,放到拖把柜内,抹桌布依次挂在卫生角下面的架子上。卫生工具由每天的擦黑板值日生按要求拿好、放好,并由专门的同学来监督摆放情况。值日再干净,如果卫生工具摆放不好,也不能评为“优”,所以,我们班的卫生工具摆放有序,教室总是显得很清爽。 四、培养荣誉感,增强凝聚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的荣誉感,我常用的方法是夸一夸学生、夸一夸家长、夸一夸班级、夸一夸学校,还让学生彼此之间夸一夸。要在各个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班很好,我们班很棒,我不能损害班集体的利益。只有每位同学都维护集体利益,珍惜集体荣誉,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做好。所以,每次班级的点滴进步,各项评比都是我为学生鼓劲的最好时机,使孩子们个个精神振奋,心里乐滋滋的。由此,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强了,值日的积极性也更高了,班级的各项工作也越做越好。 总之,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使之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做有心人,定能想出许多管理绝招。 作者系江口中心小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