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今,从网约车司机到外卖小哥,从淘宝主播到网络小说作者,灵活就业形式不断涌现。而且,灵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人,占劳动力总量8.9亿人中的22%。灵活就业的特点是不必在办公室打卡坐班,工作的时间、强度、收入均具有较大弹性。 本文试从灵活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灵活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 1.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外卖配送、网约车载客等数字化商业模式所需劳动力形式与灵活就业形式较为匹配,推动了灵活就业的普及。 2.企业用工成本的上升。企业获得的收益不足以支付日益上涨的员工工资,便使用一次性或短暂性的零工,以降低用工成本,进而优化企业人员结构。 3.劳动者就业观念的变化。与上一代人“工作是为了挣钱”的观念不同,越来越多的“Z世代”注重工作体验,他们想要“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顺便把钱给挣了”。 二、灵活就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在社会观念层面,存在“有色眼镜”。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教育孩子:“书读不好,就送外卖去吧!”除了爱子之心,我们还能感受到灵活就业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仍然代表着没有正经工作、低人一等。 2.在劳动者保障层面,教育培训、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的制度仍未完善。关于教育培训,网约配送员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已有《网约配送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明确,而大多数灵活就业的职业技能标准仍然缺位。关于劳动保障,灵活就业者面对工伤等风险,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比如,2020年底,一名骑手送餐途中猝死,平台起初说出于人道只赔偿2000元和3万元商业意外险,经过舆论影响,各方介入,最终才答应给予60万元抚恤金。关于社会保险,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愿缴纳五险一金,灵活就业者出于流动性大无法连续缴纳、没考虑过在工作城市扎根等现实原因,也不愿缴纳标准的五险一金,反而希望获取更多的现金收入。 3.在国家税收层面,存在征税难的问题。一是所得税性质界定不清,由于平台企业与灵活就业者关系认定的模糊性,灵活就业者的所得属于工资薪金还是劳务报酬,当前税法未予以明确。二是灵活就业流动性、弹性化、碎片化的特征决定了税收信息的分散化,加大了征税的难度。三是灵活就业者纳税意识不强,对纳税申报程序的掌握程度不高,再加之税务机关对其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处罚较少,因此灵活就业者的纳税遵从度不高。 三、促进灵活就业的对策 1.树立职业平等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支持、鼓励新业态下年轻人的选择,尊重年轻人对自身职业路径的探索与创新。 2.对灵活就业职业予以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健全职业技能标准,继续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新的适合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年初,宁波19个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灵活就业工作的通知》,是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生动体现。 3.完善灵活就业者的税收制度。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建立税务机关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纳税遵从度。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