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方煜菡 宋惠茂 记者 周婷婷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往日的平静。面对这场严峻疫情“大考”,区农业农村局180余名干部职工穿战袍、抓保供、履新职,以过硬的素质和快速的行动成为疫情防控“守门员”“录入员”“维护员”和“技术员”,齐心协力发挥团队最大凝聚力,以饱满的姿态奋战在疫情防控各个工作点上。 “疫”无反顾,逆行有我。“您好,我是疫情流调的工作人员……”5月1日晚,一接到参加流调志愿工作的通知后,该局5名90后青年干部克服路途远、没法打车等困难,齐团队之力第一时间向方桥街道社事办报到,他们坚守在岗位上,整晚一刻不停地拨打着流调电话,终于在天亮后高质高效地完成流调任务,为我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我报名”“我参加”……全区组织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一发布,三农干部职工无论是即将退休的老同志还是家有小孩的年轻妈妈,都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冲锋在前。据统计,截至目前,累计468人次的“三农”志愿者奋战在锦屏街道和江口街道的核酸检测点,他们穿上防护服,披上红马甲,有的担任“信息扫码员”,参与核酸检测采样信息扫码录入;有的担任“秩序维护员”,做好测温和现场秩序维护工作,引导群众有序做好核酸检测;有的担任“系统咨询员”,做好支付宝、浙里办操作系统的安装辅导和咨询等工作。纵然腰痛手酸、声音沙哑,但仍热心、耐心地解答群众咨询和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成为可爱的三农“55”团、三农“妈妈”团和三农“青春”团等,充分展示机关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溪口西高速公路卡口,同样有三农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从上午8时到晚上8时,他们兢兢业业地检查每一个进入卡口车辆人员的健康码、行程码。为了减少车辆等候时间,防止拥堵,志愿者需要在卡口上来回奔波,通常要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才能休息,体力消耗特别大。但他们毫无怨言,认真工作,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当好卡口疫情防控“守门员”。 “疫”起担当,保供有我。战疫一响,区农业农村局强化使命担当,“4.10疫情”来临时正是茶叶和竹笋的生产旺季,大批的采茶工和竹笋加工从业人员都从外地汇集到奉化,防疫压力非常大。区农技总站站长竺尧方带队深入一线,逐个走访茶场和竹笋加工厂等,掌握生产情况,督促企业严格做好人员管理,确保疫情期间春茶与竹笋生产零风险。“5.1疫情”来临时又迅速成立由15名干部组成的三农保供团,及时了解全区蔬菜、肉猪、水产品等生产情况并给予指导。其中农技总站蔬菜保供组8人在副站长邬志勇带领下赶赴萧王庙、尚田、岳林、莼湖等地深入生产第一线全面了解情况,共排摸可上市地产蔬菜面积8415亩。当前,我区自产蔬菜供应日均达70吨,以马铃薯、青菜、番茄、黄瓜、瓠瓜、蚕豌豆等为主。同时,380亩保供速生叶菜生长良好,肉猪和水产品也供应稳定。 “疫”不容辞,同心有我。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区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梳理各项工作重点,切实压紧疫情防控责任。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强调,在抓好农业保供、内部防控基础上,全体干部职工要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勇于挺身而出,下沉到街道做志愿者,服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防控工作,努力将组织力转化为抗击疫情的战斗力,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和菜篮子稳定作出三农支撑。 “疫”同战斗,吾心光明。在区农业农村局战疫志愿者中,活跃着这样一支40多人的队伍,他们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5岁,大多数已经退居二线,有的已经临近退休,但面对疫情,他们依旧有朝阳般的激情,在蔬菜保供团、滨海健康驿站、移动PCR实验室、高速交通卡口、核酸检测点、小区疫情防控中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时长近1700小时。 5月1日,当全区组织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一发布,何东敏、缪千焕、范亚珠等37位三农“55”团干部踊跃报名,在5月2日、4日和6日核酸检测中,每天凌晨5时30分到岗,配合团队完成每日近2万人次的核酸检测的辅助工作。5月4日中午,接到支援滨海健康驿站的通知后,56岁的方林龙在完成滨海健康驿站接收衢州隔离人员的任务后再次披上战袍,带上4名队员开启为期14天的新征程。5月4日晚上6时许,当得知需参加移动PCR实验室志愿活动时,60岁的汪培青立马从溪口火速赶到体育馆的培训点;57岁的王保裕立马放弃散步直奔培训点,成为最早到岗的人员之一。汪培青到岗后带领6名年轻干部在闷热的帐蓬中完成每日近1.2万管样本收集工作。 “疫线”方显担当,“大考”展现作为。在战疫大考面前,区农业农村局全体干部将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与所有医护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广大居民一道,守望相助,攻克时艰,用自己的智慧、责任、担当与温情,筑牢一道道坚强防线,树起一面面先锋旗帜,留下一个个温馨印记。 今天,“三农”人继续走在“疫线”上,确保农业生产有序发展。今夜,“三农“人仍在坚守…… 实验室工作场景 船厂点工作现场 志愿者引导市民扫行程码 志愿者录入人员信息 志愿者测体温 志愿者协助医务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采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