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A2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2年05月2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怎能“夕”令“朝”改

    虫二 

    高考临近,在众多高三学生忙着备考之际,北方某市教育考试院5月18日晚发布的“阳性、密接或红码考生不得参加高考”这一政策,犹如一记惊雷引爆网络,引发诸多争议。第二天凌晨,该教育考试院对政策作出修改,最终针对上述不同考生设置了不同考点,分别是医院考点、隔离考点和独立考点。

    听取民声,第一时间对政策的不妥之处及时予以修正,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应看到,政策“夕”令“朝”改,让人感觉像是一场闹剧。如果政策发布前能更加严谨细致,这波舆情以及之后的操作,原本可以避免。

    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一些考试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高考对于考生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以为,疫情防控事关民生,高考同样事关民生。对考生来说,这样“拍脑袋”决定的政策,很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

    此前,为了组织好研究生考试,一些省市出台了暖心举措,比如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为黄码或红码人员另设考场,为阳性病例或隔离人员送卷上门。这些做法完全可以借鉴,只是需要地方多费些心,多费些力而已。

    群众获得感是衡量政策好坏的重要标尺。在制定政策前,相关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倾听群众心声,不能“想当然”。因为,政策“夕”令“朝”改的做法,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挫伤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