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晓萍 王林威 通讯员 乌雯雯 11600多名学生观展、25门特色课程线上展示……今年以来,区教育局深挖城乡美育内涵,开出“乡村美育”专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百余幅同龄人作品走进校园巡展 “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美术馆看展览。现在有这么多同龄人的作品走进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好的欣赏和学习的机会。”班溪小学美术教师张芬介绍道。 据了解,3月上旬,区教育局发起了中小学生优秀书画作品校际巡回展览,近百名书法美术教师从区艺术节和科普漫画比赛的作品中精选百余幅学生作品,送入萧王庙中心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莼湖中心小学、松岙中学等近10所学校巡回展出。不少学校还开展了教师现场点评、小画家作品讲解、评选我最喜欢的作品等活动,深入开展美育教育。 “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升教师的辅导水平,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艺术,让乡村的孩子们享受更优美育。”区教师进修学校美术教研员邱积钏说。 ■25门特色课程逐一线上展示 国画、蓝晒、陶艺、拓印、石头画、草木染……4月起,我区19所乡村中小学25门艺术特色课程通过学校公众号线上展出。内容包括课程简介、亮点展示、活动风采、学生作品等。 大堰学校的“米塑—捏花草”课程以当地特色的粳米为主料,食用色素调配颜色,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花草、动物等造型,将非遗文化与美术教学相融合。“米塑很容易上手,学习几天就能入门,孩子们很喜欢这门既有艺术性、又有家乡味的课程。”负责教师邬美红表示。 为让更多的乡村孩子享受更优美育,全区各中小学积极挖掘特色资源,立足实际,开发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目前已有2000多件视觉艺术作品在学校内、村落里、山水间、社区中展示,用艺术传递着美好。 ■百名艺术家走进乡村学校课堂 5月23日,来自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雕塑艺术家黄小华走进畸山小学,开启“乡村美育 同心创彩”“行走的艺术家课堂”乡村公益行活动的第一站。 “第一次上雕塑课程,觉得很有意思,我还学会了泥塑人物的拼接方法。”该校学生张润盈兴奋地说道。“黄老师让孩子们体会到了‘玩泥巴’的快乐,也让孩子甚至了解到原来还有这么多他们不知道的艺术形式。”该校教师纷纷表示,这样的课程为他们打开了思路。 据了解,“行走的艺术家课堂”乡村公益行活动由宁波市综艺教育指导中心、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关工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全市近百名艺术家走进乡村学校,通过写生创作、作品展览、现场互动等方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多元多彩的艺术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