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陈凯 因为信任 所以珍重 在区人民医院见到骨科主任医师陈凯时,他刚结束手术。“快的话病人明天就可以下床活动,要提醒他们……”陈凯步履匆匆,一边向旁边的同事交待术后注意事项,一边向病房走去。 陈凯是区骨质疏松防治临床指导中心主任、省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微创组组员。从2016年起,陈凯开始探索开展脊柱微创手术。“以前需要在全麻条件下实施大切口摘除,现在的微创手术在局麻下完成,切口不到1厘米,最短三四天即可出院。”在陈凯看来,一名医生的成长成熟之路就是医术不断精进的过程。他说:“因为信任,所以珍重。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因为担当,所以追求。” 吕勇焕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第二批市中青年名中医、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区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吕勇焕是我区消化内科界的“领头雁”,在临床治疗和临床研究领域硕果累累。2014年,他率先在医院内开展消化道早癌筛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及相关治疗、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等新技术,填补了医院在内镜下高精尖治疗的空白。 从医24年,从“小吕”医生到“老吕”医生,病患给予吕勇焕最多的评价是“靠得住”。除了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吕勇焕还积极做好年轻医生的传帮带。他说:“我希望帮助学生们有效掌握基础知识、临床诊疗规范等,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们能以赤诚之心践行医者仁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毛志耀 健康所托 生命所系 “1983年毕业后来到溪口医院,一路走来,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初心。”区溪口医院中医药会馆馆长毛志耀从医40年,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疾病治疗中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每天的生活忙碌又充实,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4年起,毛志耀带领团队整合中医药多个科室,改变原来分散就医的格局。以中医会馆凸显名医示范,以名医带领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极大方便患者就医,病人数量明显增加,口口相传之下,不少新昌、绍兴等外地的病患也前来就诊。 每周日上午是毛志耀的固定加班时间,而这样的自愿加班已经持续近9年。每逢这天,他会早早来到溪口镇班溪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不把小毛病当回事,路远不方便,就一边忍着,一边拖着。”毛志耀说,健康所托,生命所系,自己力所能及就坚持做下去,不负肩上的使命责任。 孙霞 不忘初心 不辞艰辛 “穿上白大褂的那刻,敬畏感油然而生,要不忘初心,更要不辞艰辛。”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孙霞说,自己虽然走上了行政岗位,却一直没有脱离临床一线。2008年,孙霞带领团队在奉化开展第一例分娩镇痛手术。为了持续降低剖宫产率,她与团队开展疤痕子宫阴道试产、臀位外倒转后阴道分娩。为了让宫内缺氧危在旦夕的宝宝快速脱离危险环境,她带领团队一遍遍地磨合演练DDI(自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急诊剖宫产DDI的平均时间从最初的25分钟左右缩短至17分钟左右。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孙霞经过充分调研后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激发生育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续存源动力》的建议。她说:“妇幼专科医院诊疗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妇女儿童,随着国内生育率持续走低,我们更应该找准定位,主动提升服务意识,加强专科专病特色发展,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的多元化综合服务能力,为促进人口发展助力。” 感谢“医”路上的微光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却分秒必争的战役中,我们重新认识了拼尽全力奋力奔跑的医师们。他们闻令而动、逆向而行,他们坚守一线、筑起堡垒,他们救死扶伤、护佑生命。感谢他们化身微光,点燃希望,让更多的生命花朵明艳绽放。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自古以来对医师职业的尊崇和敬重。时代的尘埃落下,方知使命在肩。这些责任就藏在无数次核酸检测背后的通宵达旦,核酸检测实验室内的“全副武装”,划入“三区”管理后的24小时无休在线。他们不是生而无畏,更不是不知疲倦的“钢铁战士”,脱下白衣后,他们是父母、子女,也是妻子、丈夫,以平凡之躯行非凡之事,这便是可敬、可爱、可亲的全体医护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