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嘉婷 通讯员 谢听 竺斐)“请问是官亭路的跑长吗?我是街巷陪跑员,最近在跑街巷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难问题需要我帮忙解决吗?”8月17日,区综合执法局市容环卫管理科的陈超超一边在路段巡查,一边电话联系该路段的“街巷跑长”。此时的陈超超拥有另一个身份——“街巷陪跑员”,这是近期该局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的一项专题活动。 “此前,街巷跑长巡街时发现问题,需要先提交至智慧城管平台,再由相关科室认领解决,问题解决效率跟不上群众需求。”区智慧城管中心负责人称,如今,区综合执法局创新制度,在每条“街巷跑长”所在的路段上,各安排1名局机关干部担任“陪跑员”,以全科网格员的角色在对应路段走访巡查,协助“街巷跑长”做好街巷日常管理。 从7月初起,每名“陪跑员”每周巡查街巷不少于1次,走访巡查时做到充分利用专业所长,加强与“街巷跑长”的联系,第一时间解决可以随手处置的问题,及时移交需要属地中队执法跟进的问题……活动开展以来,“街巷陪跑员”共发现问题1869个,协调解决疑难问题27个,其中包括官亭路停车难、广平路油烟扰民等一些城市管理“疑难杂症”。 让专业执法队员当“街巷陪跑员”,“对口下沉”到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难题,与“街巷跑长”一同处置“疑难杂症”,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跑出幸福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