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嘉婷 通讯员 竺斐 吕倩清 从“多头管理”到“握指成拳”,从“看得见、管不着”到“管得了、治得好”,从基层执法力量散弱、“单兵作战”效果欠佳到人员力量“沉下去”、治理效能“提起来”……今年1月,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国家试点。围绕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通过对行政执法的体制重构、流程再造、多跨协同,掀起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集成变革。 今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部署要求,瞄准行政执法队伍太杂、职责不清、重复执法、多头管理等“难点”“痛点”,继续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牵一发动全身”,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为突破口,总结完善溪口“镇队合一”改革试点成果,构建完善职责清晰、队伍精简、协同高效、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 溪口镇AI智能喊话装置上线 跃升化学融合 贯通协同整体智治 随着队伍、事权“物理整合”,“指挥中枢”由“多”变成“一”,“一支队伍管执法”正在落地见效。 “餐饮店垃圾分类要牢记,燃气安全也不能大意……”近日,锦屏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公安走进广平路沿街店铺,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他们手持一张“清单”,对商铺的垃圾分类、燃气安全、餐饮油烟、食品安全、门前三包、消防安全、证照齐全等领域的落实情况开展一次“全面体检”。此外,各部门执法队员还就相关职能范围,向商家以案释法,形成问题清单,并将不定期组织“回头看”。 “以往,如果发现店家存在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执法队员一般先将线索上报给区局,再由区局沟通流转,效率较低。”区综合执法局生态秩序中队副中队长宋捷说,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后,“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等新办法陆续落地见效,如今每次行政检查均可实现各执法部门人员一步到位。 进一次门,一次查到位,对于老百姓来说,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方便了,对生产经营的干扰变少了”。而对于执法队员来说,则意味着要学习的变多了。 “导师制”帮带新队员、“轮训制”捕捉新技能、“拉练制”激发新活力……在溪口镇,“一队多能、一岗多能”执法队伍建设正深入推进。 溪口镇自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以来,在全省首创“镇队合一”体制,成立综合行政执法队。随着改革深入,对队伍业务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促进队伍融合,提升执法队伍素质,溪口创新队伍培训新模式,全方位打造“多面手”“全科化”人才队伍。 “现在执法事项变多了,如生态环境执法、农村宅基地执法等事项,有些也不知道该如何执法,通过专业执法队伍的业务骨干讲解教学内容,对自身的执法水平提升有很大帮助!”一名参加过“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专题培训的执法队员表示。 “我们还寓教于练,精心安排结对‘传帮带’,将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强的中层干部与新队员结成师徒,在执法办案全过程中,当场答疑解惑。”溪口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副主任高琳表示。目前,该镇已累计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和理论培训78次,开展队列训练20次,91人成功申领执法证。 此外,该镇还健全兼职执法制度,将执法领域分成11个模块,按照管理执法相衔接、人员岗位相适应要求,选定干部担任相应领域的兼职执法员。“如此一来,干部既可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事前审批、事中管理,又可兼顾事后处罚。”高琳表示。 一支队伍管执法,基层治理更有力。通过镇街赋权、执法力量下沉、总结试点经验、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加快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全覆盖模式,促使“握指成拳”基层治理更有劲。 据统计,至目前,各执法监管部门已牵头开展“综合查一次”跨部门检查173次,各镇街已累计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275次,发现整改各类问题1000余个。 聚焦物理整合 重塑队伍事权体制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到底是什么? 简而言之,即把牢“一个口子执法”改革方向,将多个领域执法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将多个条线行政执法队伍能统尽统,并在此基础上按需向镇(街道)赋权,将行政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对老百姓来说,改革带来的变化就是从“到处找部门”变为“找一个政府”。 那么,具体怎么改?首先,是打破行政执法界限,建立高效行政执法体系、应并尽并执法事项。 自“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我区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编制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涉及24个执法领域、1329项执法事项。 行政执法改革层层深入。2020年12月,我区就已将15个执法领域、488项处罚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今年1月,我区继续将16个执法领域、264项处罚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今年6月,我区又将10个执法领域、580项处罚事项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至此,全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拓展到24个执法领域、1329项处罚事项(动态调整取消3项),占执法总事项的25.7%,覆盖60%的执法领域。 除了完善综合执法目录、提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同时深入推进的还有执法队伍整合。 今年5月16日,我区综合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一个中心管指挥”正式落地。中心整合了“1支综合执法+8支专业执法”共27人集中办公,常态进驻公安执法力量,建立“1+8+1”联合执法运行机制。 继2021年溪口“镇队合一”试点改革后,今年8月29日,我区又将经信、教育、公安等17个条线814项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全面赋予锦屏、岳林等11个镇(街道),创新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闭环行政执法体系,实现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全覆盖。 同时,推动执法力量下沉一线。今年8月,我区12个(镇)街道全面建成投用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室,85%以上执法力量锁定在镇街使用。9个部门已将下沉执法人员名单在浙政钉上关联,通过常驻和随叫随驻的形式下沉到位。 此外,我区依托“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打通“许可审批—监管检查—处罚办案—执法监督—效能评价”全链条,实施服务、监管、执法一体化运行。 溪口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三中队中队长指导新队员使用PDA 系统集成高效 写好数字赋能文章 如果说队伍、事权“物理整合”是在做减法,让执法更精简,那么巧借数字赋能执法改革便是在做乘法,让队伍执法更便捷。借力数字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如何写好数字赋能“乘数效应”文章? 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织就联动网,PDA数字化移动执法终端一体化应用提高执法效能……一支队伍的联合执法过程中,闪烁着“智治”元素。 据悉,作为“大综合一体化”改革的关键一招,浙江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应用平台整合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文广旅体等“1+8”个执法办案系统,统一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监督三个主跑道,贯通执法业务全过程,切实提升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了从队伍集成到系统集成的迭代升级。 以往执法模式下,多层级、跨部门执法多存在各自为战、效率不高等问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则搭建起多跨协同的有效平台。 近日,区综合执法局通过浙江“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在专项任务管理中发起联合检查任务,邀请市场监管、公安、消防救援等部门,共同开展“综合查一次”整治行动。 当晚,各部门执法人员如约出发,首先来到某新疆烧烤店,发现该店将冰箱、桌椅等均放置在店面外,各部门执法人员随即通过“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对应检查场景清单,对属于本部门事项细致检查。执法人员发现其不但存在跨门经营、店内垃圾未分类、且工作人员未能提供有效健康证明,区综合执法局与区市场监管局对该店采取相应处罚,并要求其立即整改。后续,该检查结果和处理结果依法公示并推送至相关部门,涉案线索证据材料同步纳入证据共享库。 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执法队员巧用PDA数字化移动执法终端一体化应用。对于一些简易的日常案件,执法队员只需使用PDA即可处置。“使用PDA,办案当场即可对当事人做出处罚,并缴款结案,真正做到‘便民服务、高效执法、普法宣传’的有机融合,办案效率显著提升。”执法队员介绍道。今年以来,该局已办理简易程序1328件。 数字赋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构建起协同高效的行政履职能力体系,实现“多头管理”向“握指成拳”的转变,从“传统执法”向“智慧执法”迭代升级。 改革好不好,还得靠群众来评价。 “全方位‘体检’一次到位,如今的行政执法检查,让我们商户省了很多心。”一菜场商户称。 某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员则称,“现在可以一次性查到位,我们统一按要求整改,既保障了建设进度,也省时省心。” …… 自我区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以来,执法进一次门、查多件事、一次到位,破解以往执法查多了扰民扰企、查少了容易漏掉风险隐患的困境,提高了执法效率,广受群众和企业好评。 综合执法、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以常态化检查织密辖区安全生产防护网 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部门,共同开展“综合查一次”夜宵摊专项整治行动 “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上线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