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拓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对不同阶段人群进行连续的健康管理和服务,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综合治理。它不是对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在重点时期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干预。 当前,我区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面临重要机遇。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为发展健康服务拓展广阔空间,科技创新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健康奉化行动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全民提供集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整合医疗;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和5G等新技术,探索精准便捷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新模式。 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以赛促学强技能 以赛促练砺精兵 妇幼健康服务人才是支撑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升质量,技能先行。近日,我区妇幼保健院举办“守好三道防线,迎接‘无陷’未来”出生缺陷防治科普宣讲技能竞赛,来自全区各医疗单位选送的14名选手参加竞赛。本次竞赛紧紧围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三级预防宣讲主题,内容包括出生缺陷防治基本知识、孕前保健、产前筛查与诊断、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典型案例及经验等,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8名。 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是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维护生殖健康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从源头和基础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此次竞赛是区卫生健康局认真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纲要的具体实践,是主动适应新时代健康科普传播新需要的重要举措。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行,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健康促进宣讲队伍,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为不断推动全区妇幼保健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 医教合作多措并举照亮孩子健康新“视”界 为提高学生的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护眼习惯,切实做好学生的防近视工作,今年暑假,区教育局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开展“我是眼科小医生”系列实践活动42场。医护人员以游戏、专家科普、有奖问答等形式,生动形象地普及近视的形成原因及实用的护眼知识,让孩子和家长对近视的发生和防控有更深的认识。 我区按照“早监测、早预防、早干预”的近视防控策略,多举措织牢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网,提高近视防控能力及成效。一是建立防控长效机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健康奉化、学校绩效等考核。二是推动医院和学校共建健康校园。其中医院承担近视科普、宣教及眼部护理服务,学校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开展各项近视防控工作。每年对全区儿童青少年开展近视普查,建立一人一档的电子近视档案,相关信息随学籍变化传递,并如实反馈家长和法定监护人。三是科学干预、精准防控,发挥智能化设备在近视研究中的作用。部门学校通过“云夹”智能可穿戴设备,更加精准地检测孩子一天内的阅读时长、阅读距离、阅读环境光照度及运动时间等,同时后台生成每个学生、每个监测集体的数据,更有效地指导教师、家长干预学生用眼习惯。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构筑职业健康牢固基础 职业健康关系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一直以来,区卫生监督所持续开展职业病防治执法工作,切实履行职责,构筑职业健康防线,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落实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营造全社会关怀劳动者职业健康的浓厚氛围,让职业病防治真正落到实处。 近期,区卫生监督所以“职业健康在线”平台为依托,在全区完成职业病危险项目申报的328家用人单位开展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类工作,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用人单位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类工作主要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自查、职业病危害暴露风险分级和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三大块内容,需要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检测双方配合才能完成。考虑到我区大多数用人单位为小微型企业,缺乏专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而职业健康工作专业性较强,且“职业健康在线”平台为新建平台,综合多方面因素和困难,区卫生监督所派出专业执法人员开展一对一服务指导,经过为期2个多月的努力,基本完成对大部分企业的评估分类工作。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构建多元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我区卫生健康部门以健康奉化建设为主线,把促进老年人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把基层社区作为医养结合的基础依托,充分整合、调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着力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和照护服务需求。 构建“1+1+N”医养融合机制,由1家综合体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N家辖区内养老机构组成医养结合联合体。对于没有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采取与周围医疗单位开展合作的方式提高医疗服务,逐步建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以及康复机构之间的转诊和业务合作,共同服务辖区内老年人。目前,全区22家养老机构、375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达到全覆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1%,以医疗护理为主、兼顾长期照护的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644张,达到每千名老人4.8张。 持续推进医养签约服务,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推进以老年人为重点签约人群的家庭医生制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签约专项服务包,包括家庭医生预约诊疗、家庭病床、上门出诊、健康诊断干预、专科医院预约转诊、预约检查等优先优惠项目。2021年底,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人数56521人,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指导人数27958人,为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196床。 残疾预防与康复行动 无障碍环境让城市更有温度 目前,我区残疾人数量1.47万余人,占总人数百分之三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残疾老龄化和老龄残疾化现象更加明显。残疾人口与老龄化现象的结合也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障碍环境的刚需群体正在持续增加,无障碍环境建设则是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讲求实效”的原则,按照“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创建要求,加大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力度。一是完善无障碍法规制度。持续开展“畅心、畅视、畅听、畅言、畅行、畅学、畅医、畅业”八项康复救助政策,惠及2066人次,支出资金约180万元,有需求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100%,其中残疾儿童康复补助93人次、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一站式即时结报1581人等。二是深化无障碍设施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有机更新等工程,对辖区内道路、公共场所、公共服务机构、生活综合体等进行了全方位无障碍提升改造,共投入资金115万元,分四批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5个。三是加强无障碍康复工作。持续优化残疾人三级康复体系,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比例达90%以上。在5个镇(街道)开展精神残疾人“同伴支持”活动,100余人参与。打造社区康复新基地,在12家“残疾人之家”、4个村(社区)养老服务站设置康复场所,开展康复“工疗”、辅具租赁、功能训练和指导等服务。 出生缺陷防治科普宣讲技能竞赛 “我是眼科小医生”活动 用人单位综合风险评估和分类工作开展 医养结合机构中老人与医护人员交流 残疾人功能训练指导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