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圆圆 2021年,区教育局正式启动面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的东西部协作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目前,已选派19名支教教师(严炳煌、李鑫、张浮、骆园园、吴云威、韩盛杰、陈优芳、蒋盛、沈增杰、施力、卓尧东、吴巧红仍在甘洛支教;胡巧慧、江世林、张柯慧、袁立玺、康倩楠、唐翔、徐红已结束支教回奉)赴甘洛支教,共涉及14个学科,覆盖幼儿园、中小学、职高所有学段,支教时间为半年到3年不等。从人才交流互派、培养名优骨干教师、学校结对帮扶、优质资源互动共享、线上线下培训等方面开展组团式帮扶,大力扶持凉山州甘洛县教育事业发展,带动当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尽己所能 以爱育人 ——记奉化高级中学教师陈优芳 前往甘洛中学支教前,奉化高级中学学生给陈优芳送行。他们说,在陈老师任教的一年里,感受到了她对学生的爱,接下来就该凉山的孩子感受这份爱意了。 陈优芳觉得,“心里有爱、眼里有人”是受学生信任和喜爱的基础。前往甘洛时,她也怀揣这一想法,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甘洛多子女家庭多,留守儿童也多。陈优芳平时工作中,总会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看见他们的努力,给予他们肯定,走进甘洛孩子的内心。 她经常观察学生在校情况。她发现课间时,不少学生用矿泉水瓶接水喝,只有个别学生有水杯,用保温杯的更是寥寥无几。与其他班教师交流后,各班情况基本类似。大部分学生每周除了200元生活费(仅够伙食费)外,基本不会向家里要更多费用。对比家里和甘洛学生同龄的孩子,陈优芳就止不住心疼。 历史教学时,她也遇到过同样“资源短缺”的情况。一次课堂上,她让学生查《现代汉语词典》,从而准确把握学科概念。结果,大家都没有。不仅没有《现代汉语词典》,学生也没有英汉词典、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陈优芳马上找到其他任课教师交流这一情况,老师都说,因为词典价格高,所以没有要求学生人手一本。英语教师还把自己的词典放在教室供学生使用,但也无法满足所有人需求。 看到眼前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陈优芳很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她想起在奉化“人才之家”看到的一句话“尽己所能、奉献甘洛”。她觉得,身为教师,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希望能在这些小事上关爱学生、帮助学生。 在与家属沟通后,他们想到利用奉化区融媒体中心平台,联合奉化区慈善总会面向社会筹集善款,为甘洛的孩子购买保温杯和字典。 经过3周时间的努力,已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善款81000多元,预计11月底,就能把保温杯和字典送到甘洛学生手上。听到这个消息,陈优芳很高兴,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明白,高考路上,我们并不孤独,国家有东西部协作战略,老师在全方位努力,尽力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后顾之忧,是一起奋斗的战友。 陈优芳还了解到,有些学生把献身于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她打算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更深入地与班主任和学生交流,发掘立志从事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孩子,给予更多学业和生涯规划的指导,必要时可以通过合适途径,找相关资源结对帮扶,让更多刻苦优秀有理想的孩子能够带着憧憬和希望走出大凉山接受高等教育,并回馈家乡,做到既“输血”,又“造血”。 共建山海教研情 ——记奉化二中教师吴巧红 今年8月中旬,二胎妈妈吴巧红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加入第三批“组团式”援川教师队伍,前往甘洛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到达甘洛中学的第一时间,吴巧红就与崔鸟盘、李杨杨、冉拉美英梅三位老师结为师徒,共建山海教研情谊。 了解到甘洛县没有化学教研员,吴巧红马上与“奉化后援团”联系,积极组织当地教师通过教研网和钉钉直播方式参与宁波、奉化的教研活动,通过“云教研”为甘洛中学化学组植入奉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她还执教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示范课。课程内容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吴巧红充分分析学生学情,通过更为形象的方式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参与课程,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受到化学组教师一致好评。 平时,她也积极参与化学组研讨交流,比如制定适合的校本作业,特色学科组活动方案,为该校化学组的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提升、青年教师培养助力。 吴巧红备课仔细、上课认真,很受徒弟欢迎。她深入了解徒弟教学中的优缺点,课后交流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吴巧红首先指导徒弟们研读课程标准,借助教参、优秀教案自行备课,然后师徒一起修改详案,形成初稿,徒弟们试教后她再一对一指导修改完善,最终3名徒弟都呈现了精彩的公开课。公开课后,吴巧红又组织徒弟进行“拉练”,着重从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设置、师生互动、化学核心素养落实等方面进行点评,帮助徒弟巩固提升。 课堂外,师徒几人也经常探讨改善教学教法、提升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她还提醒徒弟们多学习新课程理念,又给徒弟们布置了“课后作业”,并组织讲题。徒弟们纷纷表示,跟着师傅提升了解题能力,也更能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与方向了。 扎根“奉化班” 浇灌甘洛“索玛花” ——记江口中心小学教师李鑫 “李老师,你才上了一节课,我就有点舍不得你了!”11月,在甘洛两校教学联谊活动的一堂公开课后,一名二年级的小姑娘满脸不舍地对着执教的李鑫说。短短40分钟的课堂,不仅走进了孩子心里,也赢得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李鑫是今年前往甘洛的教师之一,目前正在甘洛县附城小学“奉化班”支教。他是“奉化班”的第二批支教教师。第一批支教教师胡巧慧、江世林、康倩楠在今年7月完成支教任务。临行前,家长还特意录制视频向3位老师送上祝福,一声声感谢和细心叮咛令人动容,也让“奉化班”的教师感受到了肩上责任。 李鑫和张浮正式接下“奉化班”前,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跟班适应,记住班上所有同学独具彝族特色的名字,确保“一喊就能应,一接就上手”。 为夯实学生的学科素养,老师们给自己列出了“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让每个孩子参与课堂”的目标。课堂上根据课程标准,把每个教学目标都压实。课后发挥个人特长,为学生培优补缺。附城小学校长杨明君不止一次说,奉化支教教师课堂模式新、专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强,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还有新生家长在报名时急切问校长:“今年一年级还有‘奉化班’吗?我们家娃儿也想进这个‘奉化班’。” “奉化班”的支教教师总是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孩子家庭情况,给生病请假的孩子上门补课。去时,支教教师总会带上铅笔、橡皮、卷笔刀、笔记本、课外书等“小礼物”,给学生送“惊喜”。与祖辈沟通时,就请学生做翻译,希望发挥更多家庭教育的力量。一年时间,他们的足迹遍及55名学生家庭。班里的孩子变得更自信开朗、健康向上、乐于沟通、互帮互助。今年5月,“奉化班”还获评甘洛县级“先进班集体”。 李鑫等“奉化班”支教教师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奉化班”扎根在甘洛,也希望用爱心让班里55朵“索玛花”(彝语杜鹃花)开得更加艳丽。 一个月走过57个园点 ——记第三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骆园园 今年8月底,第三实验幼儿园副园长骆园园再次踏上甘洛支教路。上半年在甘洛实验幼儿园支教的她,主动延长支教时间,前往甘洛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报到,挂职学前股副股长。 报到第一天,学前股就给她“压了担子”,甘洛很缺能做业务引领的“辅导员”,尤其是村级幼教点。偌大的甘洛幼教覆盖13个乡镇,168个幼教园点分布在2150.79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还有不少在高山地区,分布广,组织业务学习难。 时间不等人,骆园园一刻不停地跑了起来。老园、新园、村级幼教点,她恨不能一天跑遍,尽可能多地提供实际帮助。仅一个月时间,她就走过了57个园点。 在与一所公办园的管理团队交流时,他们普遍反映,也想做“区域游戏”,但班额大、教师少、团队热情不足。为帮助园所做好“区域游戏”,她主动在该园动手搬、挪、拼、搭“区域柜”,让教师直观理解如何在有限空间里满足孩子的游戏需求。依靠点滴引领,园长加入了,教师也动了起来,“区域游戏”有了推进的团队力量。 很多村级幼教点与县城有两三小时车程。负责人缺少幼教专业知识和经验、“一日活动”有小学化倾向、高山地区直接喝山泉水等情况较为普遍。比起深度教研,骆园园觉得这里更需要的是规范日常教学。她借鉴奉化幼教经验,尝试在甘洛建起“一网三片”层级示范引领体系。三大公办园互学互促打造“一园一品”项目课程,全面指导镇中心幼教点游戏化学习,再由镇中心幼教点辅导村级幼教点开展常规教学,通过层级帮扶和指导,提高奉化幼教经验分享效率,也为甘洛幼教今后发展奠定系统基础。 骆园园说,现状变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人之力可得。她时常查看注满幼教园点的甘洛地图,联系奉化“大后方”,通过捐款捐物为幼教园点解决实际困难。她期望未来有更多人加入幼教援彝队伍,接力帮扶甘洛幼教发展。 架起贯通奉甘的“电”线 ——记职教中心教师施力 施力是第三批奉化援川教师。作为宁波优秀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组团式”帮扶一员,施力通过“一课一研一赛”为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工专业持续输电,在奉化和甘洛间连接起一条横跨2300公里的“电”线。 为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电子电工教学骨干队伍,施力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师徒结对后,跟着2名徒弟听了一周的“把脉”课,又示范了《并联型稳压电路》一课,展示探究式、互动式课堂,带领徒弟把握好课堂教学。 课外,他又积极促成两校线上教研,助力奉甘电子电工专业协同发展。11月上旬,以《异步集成计数器74LS290》课例开展直播云课堂,两校同频教学,同步教研,带给教师许多新体验。甘洛职业技术学校电子部主任刘志英感慨道:“教法好,学法巧,如此精美直观的教学具也是从未见过。”当得知教具是职教中心教师亲自研发时,更钦佩地竖起大拇指。区教师进修学校职成教研训部副主任单明军当即表示,将创造条件,争取为甘洛捐赠一套电子教学具。 除了在教师身上着力,施力也在学生技能赛赛前指导上下很大功夫。他最擅长的“计算机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凉山州内并未开设。而原“单片机”赛项指导教师因工作原因无法再承担指导任务。施力就主动改换“赛道”,接下单片机赛项的指导工作。 因为自大学毕业后就基本没接触过单片机,施力在指导学生前先给自己充电。遇到复杂任务,他就连线职教中心单片机指导教师周盟,反复磨练两周后,宁波先进的单片机技术就被他收入囊中。 但当他信心满满走进训练室后,才发现学校训练室中并没有比赛指定设备,连基本调试工具也不齐全。遇到难题,施力没有放弃,花了两天时间自制3套单片机最小系统。首先保障学生能开展一些基础的单片机编程与调试训练,保证赛前指导如期开始。训练时,施力与3名参赛学生亦师亦友。专业上他细心指导,激励学生“技能大赛没有捷径,只有竭尽全力和时间赛跑”。生活中,他跟学生交流谈心,彝族学生还会教他简单的彝语。 10月3日至今,师生几人就以“5+2”“白加黑”的训练模式全速训练。虽然因疫情原因大赛暂缓,但师生的训练热情却愈加高涨。 施力表示,充裕的时间能让他们精益求精,相信此次大赛他们必然能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