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沈晓萍 王林威 见习记者 王巧丽 通讯员 王贝贝)11月23日,记者走进莼湖街道新启用的莼元谷物烘干加工中心,只见工作人员将秋收的稻谷投进烘干机内,机器开足马力轰隆作业。 “以前我们加工粮食都要去其他街道,不仅运费高,赶上农忙时间,排队也很困难。”来自牌门头村的种粮大户沈波杰告诉记者,莼元谷物烘干加工中心的投入使用将有效解决种粮户存储难、运送难等一系列问题。 据了解,莼元谷物烘干加工中心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5亩。中心内设有烘干区、仓储区和配套设施区三大功能区,其中烘干区配备8台20吨低温循环烘干机及相关清理运输设备,可实现对原粮的快速清理和烘干,便于粮食储存,保证粮食加工品质。该项目自动化程度高,通过开放性、标准化的数据,所有设备可联动作业、集中控制,实现粮食烘干仓储不落地。 “稻谷入库时如果含水量太高,储存容易变质,经过烘干机烘干后水分和杂质含量都符合国家储存标准。”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项目为浙江首个室外低温循环式烘谷中心、首个脉冲除尘绿色烘谷中心,下一步,他们还将推进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粮食加工处理效率。 莼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的启用积极响应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的号召,走出了一条“科技保丰收,产业促增收”的新路子,不仅惠及辖区种粮农户,还将为周边镇(街道)农户提供一个集谷物烘干、农机调度以及数字农业展示展销、品牌构建的平台。 图为新启用的莼元谷物烘干加工中心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