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连乔 通讯员 陈君艳 每逢周二,方桥街道方园社区的居民会早早吃完晚饭,对着东江家园小区活动室翘首以盼,有的居民干脆在活动室外来回踱步。“又到这个日子了!”交谈声中,大家等待的欣喜溢于言表。 “灯亮了,肯定是小胡医生来了!”小区活动室灯亮意味着“周二之约”又要开始了,居民们自发奔走相告,排队就诊。大家口中的“小胡医生”是宁波市中医院肿瘤三科的年轻中医师胡学谦,是土生土长的方桥人。“近年来,奉化变化非常大,方桥不少年轻人都搬到主城区去住了,而老年人往往留在家中。”胡学谦说,自己半年前得知,规划调整后方桥唯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时搬到了较远的地方,而附近也没有一家像样的中医医疗机构,他便萌生了到方桥免费义诊的念头。 “能做些事情的时候先赶紧去做,再想着怎样做得更好。”胡学谦没有丝毫犹豫,他先是完成备案,接着确定义诊时间。先后在5个小区义诊后,他最后选择了东江家园的一间居民活动室作为固定的义诊地点。他汽车的后备箱里随时放着处方纸、脉枕、听诊器等。为了居民方便配药,他还专门从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来一份中药清单仔细研究,防止开出配不到的药物。 就这样,每周二成了胡学谦与居民们相约的日子,下班后,他就急匆匆地踏上了回方桥的路途。“很多居民身体不适时就会担心得吃不下饭,我帮他们看诊的过程中,既要治疗病症,也要缓解他们的焦虑。”胡学谦说。在这里,他还收获了自己人生中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那是半年前的一次义诊中,一位阿姨面露愁容地坐到了胡学谦的对面。阿姨今年57岁,自诉吃不下东西,吃进去以后胃部灼痛难忍,仿佛“刀割开”一样,但是没过一会儿又饿了,吃下去又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胃镜检查显示为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为此,阿姨多处求医问药,仍不见好转。“因为离得近,我就想着到家门口的义诊去试试看吧!”起初,阿姨并未抱有太大希望,看诊后,“小胡医生”告诉她,病症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并开具了疏肝健脾、行气活血、消食和胃的处方。 “两周后,吃饭时胃就不那么疼了,现在半年过去了,邻居们都说我面色红润,越活越年轻了!”阿姨没想到,这位85后年轻人竟真的解除了自己的病症困扰。她将一面锦旗送给胡医生,并再三表示感谢。 7个月来,胡学谦共义诊了22次,除了夜班和单位有事,他都风雨无阻。前来就诊的百姓时多时少,但是胡学谦总是会多坐一会儿,就怕还有居民要过来。看诊前,队伍中经常能看见拿着面包、牛奶的热心居民。“只有医生等病人的,哪能让病人等我呢。”原来,为了节省时间,胡学谦常常顾不上吃饭,本打算问诊间隙简单解决一餐,最后总是一拖再拖。 “刚开始我还打电话提醒他早点回家,久而久之,我就把周二当做他的‘飞行日’,不去打扰他,让他安心义诊。”胡学谦的妻子汪丹艺说。在她看来,丈夫胡学谦工作很忙,但每周二的义诊却是他的“快乐源泉”。对胡学谦而言,能为家乡方桥做点事,能为乡亲们的健康出点力,他感觉非常踏实满足。
|